网络时代的“偶像制造”:话语、互动与策略——解读帖子“两个乡村小学和一个支教者”
狄金华
摘要 本文通过“破坏性”地反思一个网络帖子文本表达的内在逻辑及策略,以及跟帖网友与发帖者的互动,发现策略性、预谋性并不远离日常的生活,而是充斥在日常生活之中。这种策略性和谋略性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尤为明显:信息的占有者(或者是完全占有者)在向信息的缺乏者(或者是不完全占有者)传播信息的时候总是有选择的,他们总是按照自己的意图或自己对信息的认知来对信息进行筛选后再对信息进行传播。
关键词 :
网络 ,
话语 ,
互动 ,
策略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转型期农村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12CSH009)、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转型期乡村治理的社会学研究》(2012ZYTS010)及华中农业大学新进博士科研启动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1]萧功秦.中国后全能型的权威政治[J].战略与管理,2002(6). [2]杨善华.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Jeffrey C. Alexander. Action and Its Environments: Toward a New Synthesis[M]. Columbia :Columbia Univ Pr,1990.
[1]
何花;卢福营. 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34-41 .
[2]
李一. “网络政治”概念及其内涵的再辨析和再讨论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66-71 .
[3]
李传军. 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背景、运作机制及其问题分析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72-77 .
[4]
谢俊贵.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区分与分类治理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60-68 .
[5]
陈华. “网络记者”身份辨析——一种基于我国网络新闻实践的讨论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69-73 .
[6]
黄红华;宋思扬. 县级党政部门间的网络关系与协调机制——基于浙江省D县127个“领导小组”的社会网络分析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45-54 .
[7]
张云武. 城市农民工的同乡会及其作用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古城同乡会为个案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55-63 .
[8]
刘晨;古沁. 网络时代社会运动的生成与集体反抗的条件——基于W市“8·10事件”的分析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2): 67-73.
[9]
黄红华;时秋云. 社会政策实现机制的整合及其限度——基于对智障和精神残疾人照料服务的实证研究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51-56 .
[10]
李传军. 论网络民主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定位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78-83 .
[11]
李晓红;刘媛. 反腐视阈下网络曝光的伦理困境与责任伦理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84-90 .
[12]
唐魁玉;刘冬. 年轻人与老年人微信使用行为的对比研究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 69-74.
[13]
李一. 网络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运作机制和界域指向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40-46.
[14]
刘力锐. 网络社会的合作治理: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50-56.
[15]
黄少华;袁梦遥. 网络公民参与:一个基于文献的概念梳理 [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1): 6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