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网络社会的合作治理: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 |
刘力锐 |
刘力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网络政治学、公共管理。邮编:311121 |
|
|
摘要 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合理性和理想绩效不言而喻,它是中国治理现代化可能的方向之一。但在强国家弱社会的中国现实中,合作治理与其说是个中国适用性问题,不如说是个在中国如何实现的问题。互联网具有渐进渗透效应、双向赋权效应、平台聚合效应,这些都是实现合作治理的强大动力和有效形式。通过内嵌式的绩效管理、可视性的责任强化和弹性化的组织整合,互联网可以推动不同层次和形态的网络化合作治理的实现和多样化发展。但互联网在实现合作治理中的形塑作用是有限度的,技术与权力、社会与国家的相互平衡才是实现合作自治的有效保障,爱是达至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所在。
|
|
关键词 :
网络社会,
合作治理,
跨界公共问题,
治理现代化
|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提高“网络反腐”有效性的机制与路径》(13CZZ05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网络政治动员态势的政府回应机制研究》(10YJC810027)阶段性研究成果。 |
[1][美]尤金·巴达赫.跨部门合作管理:“巧匠理论”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1). [3][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等.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王辉.合作治理的中国适用性及限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5][英]克里斯托夫·鲍利特.重要的公共管理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6][美]贝丝西蒙诺维克.维基政府:运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政府管理能力[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7]郑永年.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M]. 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8][美]布鲁斯·宾伯.信息与美国民主:技术在政治权力演化中的作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9][美]简·E.芳汀.构建虚拟政府:信息技术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0][法]皮埃尔·卡蓝默.破碎的民主:试论治理的革命[M].上海:三联书店,2005. [11][美]罗伯特·登哈特.公共组织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2][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3][美]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4][美]达雷尔·韦斯特.数字政府技术与公共领域绩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