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年轻人与老年人微信使用行为的对比研究 |
唐魁玉;刘冬 |
唐魁玉,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网络社会学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网络社会学;刘冬,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网络社会学。邮编:150001 |
|
|
摘要 即时通信类应用软件的急速增长是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显著特征。微信作为即时类通信软件的代表已经深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从ERG需求理论出发,通过对于微信使用者访谈资料的整理,可以将微信使用动机划分为联络型、社交型和娱乐型三种,并发现不同年龄组的使用动机具有差异性。在持续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不同年龄组微信使用者的动机均存在着动态性的过程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微信使用者而言,使用趋势及用户评价与其自身的技术接受程度直接相关。作为一种文化反哺行为,微信的使用兼具技术文化和社会文化双重意义。
|
|
关键词 :
年轻人,
老年人,
微信,
网络行为,
行为动机
|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社会范畴重释与中国社会发展模式研究》(10AS001)、教育部规划项目《同妻社群生活适应问题的虚拟社会人类学研究》(12YJA0022)的阶段性成果。 |
[1]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15)[R].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5(7). [2]申星.微信时代:腾讯争霸之路[J].企业研究,2011(11). [3]方东兴. 微信传播机制与治理问题研究[J]. 现代传播. 2013(6). [4]周蕾. 微信广告传播力研究[J].东南传播,2012(1). [5]王瑶.微信与微传播[J].新媒体研究,2013(2). [6]党昊祺.从传播学角度解构微信的信息传播模式[J].东南传播,2012(7). [7]张尔煦.微信推广的病毒性营销分析[J].新闻传播,2012(6). [8]蒋琦琦.微信服务在图书馆应用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7). [9]吕国荣、魏小奋.影响世界的100位管理学大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1. [10]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1]周晓虹.文化反哺与器物文明的代际传承[J].中国社会科学.2011(6). [12]刘长城. 网络时代青少年双向社会化模式与亲子关系的实证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D]. [13][美]迈克尔.塞勒.移动浪潮——移动智能如何改变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14]Davis FD.User accept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J].management science,1989(35). [15]姚晓丹.英国发布研究报告:老年人掌握新技术可减轻孤独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08-17(8). |
[1] |
王相华. “十三五”时期促进浙江文化消费升级的对策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81-86 . |
[2] |
刘锐. 空心村整治的实践及其困境——基于某产权改革试点村的实证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71-77 . |
[3] |
田孟. 中观视角: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机制研究——以农村区域差异理论为基础[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5): 73-79. |
[4] |
聂洪辉. 社会资本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创业与适应[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54-61. |
[5] |
祝建华;倪克敏;徐丹彤.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标准的法定化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57-65. |
[6] |
金卉. 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市的调查[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66-72. |
[7] |
李元来. “私了场”:医疗纠纷“私了”现象的关系社会学探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6): 71-77. |
[8] |
雍正江. 社会流动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孕育[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6): 34-41. |
[9] |
董良. 默顿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辨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44-49. |
[10] |
阮雯. 发达地区城市社会救助的实践和创新——以杭州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6): 91-95. |
[11] |
董礼胜. 欧盟电子治理发展的制度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5): 62-68. |
[12] |
刘永根. 互联网改变生活:嵌入性及作用空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4): 32-36. |
[13] |
赵国洪;白芬;唐斌. 我国网络空间表达自由的法理依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4): 37-42. |
[14] |
李静;柯卉兵. 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实践[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4): 43-49. |
[15] |
董敬畏. “底线型上访”——转型期涉法涉诉访的一种分析进路[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6): 46-5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