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网络时代的社会思潮 |
方付建 |
方付建,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互联网政治学。邮编:430074 |
|
|
摘要 通过对网络空间的观察,可以发现网络空间中社会思潮载体包括论坛、网站、博客等。网络空间中存在着传统思潮网络化及网络新思潮两种形态,网络作为一种空间和载体影响了社会思潮传播模式与内在品质,从而使得网络时代社会思潮呈现出攻击性、民粹化、交互化和强影响力等特质。最后,文章从社会运动、意识形态、阵地占领等角度展望了网络时代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
|
|
关键词 :
网络,
社会思潮,
发展趋势
|
|
|
[1]连水兴.网络、虚拟空间与社会思潮的延伸——关于网络空间“文化保守主义”论争的传播学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5). [2]丁祥艳.论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鲜明特点[J].前沿,2010(15). [3]陈伟军.社会思潮传播与价值导向调控[J].云南社会科学,2010(3). [4]李玉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互联网多样化社会思潮[J].武警学院学报,2008(9). [5]邱柏生,左超.从社会思潮的影响特征看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J].思想理论教育,2010(17). [6]李爱平.论信息化视域下用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思潮[J].中国信息界,2011(8). [7]李玉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互联网多样化社会思潮[J].武警学院学报,2008(9). [8]王军.网络民族主义、市民社会与中国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10). [9]陈杨.对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现实反思[J].学术论坛,2011(2). [10]王志强.中国当代网络民粹思潮评析[J].湘潮,2009(5). [11]方付建等.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系列化呈现”问题研究[J].情报杂志,2011(2). |
[1] |
何花;卢福营. 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34-41 . |
[2] |
李传军. 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背景、运作机制及其问题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72-77 . |
[3] |
李一. “网络政治”概念及其内涵的再辨析和再讨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66-71 . |
[4] |
陈华. “网络记者”身份辨析——一种基于我国网络新闻实践的讨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69-73 . |
[5] |
谢俊贵.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区分与分类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60-68 . |
[6] |
张云武. 城市农民工的同乡会及其作用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古城同乡会为个案[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55-63 . |
[7] |
黄红华;宋思扬. 县级党政部门间的网络关系与协调机制——基于浙江省D县127个“领导小组”的社会网络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45-54 . |
[8] |
刘晨;古沁. 网络时代社会运动的生成与集体反抗的条件——基于W市“8·10事件”的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2): 67-73. |
[9] |
李晓红;刘媛. 反腐视阈下网络曝光的伦理困境与责任伦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84-90 . |
[10] |
李传军. 论网络民主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定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78-83 . |
[11] |
黄红华;时秋云. 社会政策实现机制的整合及其限度——基于对智障和精神残疾人照料服务的实证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51-56 . |
[12] |
唐魁玉;刘冬. 年轻人与老年人微信使用行为的对比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 69-74. |
[13] |
李一. 网络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运作机制和界域指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40-46. |
[14] |
刘力锐. 网络社会的合作治理: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50-56. |
[15] |
邓志强. 网络社会学何以可能?——社会学视角下网络社会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1): 70-7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