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网络群体极化的成因分析 |
张明明;任亚磊 |
张明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理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外政治、中国当代政治、网络政治。邮编:311121;任亚磊,浙江省现代科普宣传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科普宣传,数字科普,技术创新。邮编:310007 |
|
|
摘要 网络群体极化是近年来网络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原因和途径,一些组织利用网络群体极化的方式来聚众并采取集体行动。网络群体极化的生成因素主要有三个:群体自身原因、政治社会事件刺激和网络的互动传播。群体思维弱智化、责任感分散及选择性接触是群体容易极化无法摆脱的因素;中国社会转型时期许多矛盾又为极化提供了较多的素材;此外,在虚拟的网络传播中网民、互联网企业和一些意见领袖的推动都会促进网络群体极化的发生。
|
|
关键词 :
网络,
群体极化,
成因
|
|
|
[1][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2][法]塞奇·莫斯科维奇.群氓的时代[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3]祁晓霞.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管理策略[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 [4]刘子倩.决堤之前[J].中国新闻周刊,2010(24). [5]杨晶.加强公民认同建构和谐官民关系[J].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 [6]金太军.公共行政的民主和责任取向析论[J].天津社会科学,2000(5). [7]Margolis,M.and Resnick,D. Politics As Usual: The Cyberspace “Revolution”.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0. [8][英]安德鲁·查得威克.互联网政治学:国家、公民与新传播技术[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9]刘文富.网政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10]Electronic Communities:Global Village or Cyber Balkans[EB/OL].http://web.mit.edu/marshall/www/papers/CyberBalka-ns.pdf. |
[1] |
何花;卢福营. 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34-41 . |
[2] |
李传军. 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背景、运作机制及其问题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72-77 . |
[3] |
李一. “网络政治”概念及其内涵的再辨析和再讨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66-71 . |
[4] |
陈华. “网络记者”身份辨析——一种基于我国网络新闻实践的讨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69-73 . |
[5] |
谢俊贵.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区分与分类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60-68 . |
[6] |
张云武. 城市农民工的同乡会及其作用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古城同乡会为个案[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55-63 . |
[7] |
黄红华;宋思扬. 县级党政部门间的网络关系与协调机制——基于浙江省D县127个“领导小组”的社会网络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45-54 . |
[8] |
刘晨;古沁. 网络时代社会运动的生成与集体反抗的条件——基于W市“8·10事件”的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2): 67-73. |
[9] |
李晓红;刘媛. 反腐视阈下网络曝光的伦理困境与责任伦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84-90 . |
[10] |
李传军. 论网络民主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定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78-83 . |
[11] |
黄红华;时秋云. 社会政策实现机制的整合及其限度——基于对智障和精神残疾人照料服务的实证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51-56 . |
[12] |
唐魁玉;刘冬. 年轻人与老年人微信使用行为的对比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 69-74. |
[13] |
李一. 网络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运作机制和界域指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40-46. |
[14] |
刘力锐. 网络社会的合作治理: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50-56. |
[15] |
邓志强. 网络社会学何以可能?——社会学视角下网络社会相关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1): 70-7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