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 1卷 2期
刊出日期:2019-03-15
公共行政
本刊特稿
政党建设
经济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
研究综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文史哲
本刊特稿
论身份消解情况下的社会治理
张康之
我们正处在一个流动性迅速增强的社会历史阶段,流动性的增强,把人类社会领进了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状态中。而基于工业社会稳固性建立起来的一切社会设置,都受到了流动性的冲击,正在丧失其合理性。这对社会治理也同样构成了挑战。工业社会的社会治理模式是建立在人的公民身份的基础上,流动性首先表现出消解人的公民身份的要求,这显然对建立在公民身份基础上的民主政治、法治等整个社会治理构成了致命的冲击,以至于我们必须开展社会治理创新,寻求社会治理重构的基础。这就把我们引向了对人的角色扮演的关注,即以角色去置换身份作为社会治理建构的基础。身份隐含着排斥性,而角色却隐含着亲和性。当社会治理建构的基础从身份转移到角色上来,也就意味着真正的合作治理建立了起来。
2019 Vol. 1 (2): 4-10 [
摘要
] (
376
) [
PDF
1009KB] (
798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伟大奋斗精神:科学内涵、社会价值与人生启示
刘建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强调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四种伟大精神,其中之一是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奋斗精神是一种振作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是一种拼搏精神,是一种牺牲精神,是一种愉悦精神。这种伟大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遗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也是新时代的精神风貌。这种伟大奋斗精神对新时代青年具有重要的人生启示,引领他们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者。
2019 Vol. 1 (2): 11-14 [
摘要
] (
434
) [
PDF
969KB] (
829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五个基本逻辑
陈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战略,是在总结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经验基础上的重大创新。就其理论与实践来看,新时代中国政治发展遵循内生逻辑、民本逻辑、效能逻辑、制度创新逻辑、协同逻辑等五个基本逻辑,实现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调动各方参与改革积极性,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9 Vol. 1 (2): 15-19 [
摘要
] (
537
) [
PDF
976KB] (
827
)
政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考察
张超
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历程依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心和主要特点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确立改革开放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的战略目标、构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本格局、完善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策略和技术、开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在这一过程中,基层党建工作呈现出四个鲜明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原则、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鲜明主题、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是总体趋向、按照科学化要求推进建设是内在特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历史给予我们很多启示。
2019 Vol. 1 (2): 20-27 [
摘要
] (
412
) [
PDF
1022KB] (
769
)
构建新时代地方人大选举的新生态——以“衡阳贿选案”为例
黄峰,姚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人大代表来履行代表职能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安排。在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人们对民主政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有效地发挥它应有的制度性功能。然而,近年来由于金钱政治在选举中的“自发性”、整个社会政治生态的恶化、民主法治的不完善、监督的缺位和错位以及选举文化的普及不够等,导致在地方人大代表选举中贿选案频发,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严重地破坏了地方人大选举生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深深忧虑。新形势下如何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完善人大选举的制度设计、程序公开、事中监督、事后惩戒,加强选举文化建设,从而重构地方人大选举的良好生态,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2019 Vol. 1 (2): 28-34 [
摘要
] (
374
) [
PDF
1045KB] (
684
)
公共行政
三重困境约束下精准扶贫政策执行中的基层政府行为策略——基于江西省X县的调查
尤琳,魏日盛
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以来,处于压力型体制末端的基层政府面临层层传导的扶贫考核压力、村庄治理的“地方性知识”、村庄内生力不足等多重困境。为了纾解困境,基层政府开始对农村精英采取“倚重”“扶持”“考核”等行为策略,以保证扶贫工作持续稳定推进、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激活村庄内生力等等。但同时,基层政府的行为策略也存在一定限度,出现扶贫项目偏离贫困户的实际需求、扶贫资源没有精准下达至贫困户、影响乡村善治目标的实现等诸多问题。为了在基层政府与农村精英之间建立良好互动关系,需要注重发挥贫困户在贫困治理中的主体作用,扩大贫困户在扶贫工作中的参与,促进村庄公共性的生长和村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构建基层政府、农村精英、贫困户等多元主体参与的贫困治理体系。
2019 Vol. 1 (2): 35-41 [
摘要
] (
566
) [
PDF
1050KB] (
686
)
县域城乡社区“三社联动”的实现路径与内在逻辑——浙江省D县的一个经验分析
徐越倩,楼鑫鑫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三社联动”已经成为社区治理的新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浙江省D县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以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者分工协作为思路的“三社联动”治理机制主要依靠组织建设、平台搭建、队伍建设、监督机制、经费保障来实现联动治理的制度化、精细化、专业化、规范化以及常态化。县域城乡社区“三社联动”的内在逻辑是多元主体的共同利益和社区居民的多元需求双重作用的结果,是基层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一种理性选择。
2019 Vol. 1 (2): 42-48 [
摘要
] (
427
) [
PDF
1112KB] (
567
)
社会学研究
论以人民主义为核心的政策文化
王春福
政策文化是政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文化是政策主体、政策对象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积淀下来的政策理念、政策价值和政策规范的总和。政策文化通过政策运行方式表现出来,直接影响政策实践活动。为适应当代中国政策实践及其发展的需要,必须自觉打造以人民主义为核心的政策文化。政策文化的内在结构是打造中国当代政策文化的根据。立足于中国的政策实践,以马克思主义人民观为指导,继承和弘扬以民本主义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批判地吸收西方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文化,着眼于政策文化发展的未来,是打造以人民主义为核心的当代中国政策文化的根本途径。
2019 Vol. 1 (2): 49-57 [
摘要
] (
506
) [
PDF
1050KB] (
890
)
“撤村建居”社区的空间结构及其治理意涵——一个理解“乡—城”变迁的新视角
郎晓波
国家主导下的城镇化战略催生了大量“撤村建居”社区。“撤村建居”社区是传统农村向现代城市社区转型的中间场域,是农民实现市民化转变的空间载体。当前,“撤村建居”社区建设中存在“人的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治理的城镇化滞后于空间城镇化”两个突出矛盾,原因在于没有系统考察社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对治理转型与秩序重建的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空间是“乡—城”变迁过程中社区内各种社会关系变迁的产物和体现,既在纵向上反映了从农村转向城市的总体性空间变迁,也在横向上从地理空间、社会空间和精神空间三个维度体现了“乡—城”变迁的动态变化。空间变化对社区治理的主体、单元、网络、范围和机制等均形成挑战和冲突。“撤村建居”社区应转向以空间为基础的现代治理模式,以此增强人、空间与治理的协调从而降低城镇化风险。
2019 Vol. 1 (2): 58-64 [
摘要
] (
401
) [
PDF
1071KB] (
658
)
经济学研究
农村宅基地入市的农民意愿分析——以浙江省桐庐县为例
苑韶峰,申屠楚宁,杨丽霞,唐奕钰
在农村宅基地相关政策的改革过程中,农民的意愿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通过对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235户农户的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农户个人基本信息、家庭基本信息、宅基地基本信息以及对宅基地入市政策的认知程度这四方面分析农户有关宅基地使用权入市的意愿以及影响意愿的显著因素。通过分析得到以下结论,农户对于宅基地入市的意愿接近50%,性别、家庭人数、家庭务农人数、家庭年收入、宅基地数量和关心宅基地政策程度对农户意愿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关心宅基地政策的程度影响最为显著。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应通过提高农民对宅基地政策的认知程度、提供农民更多二三产业就业机会和切实提高农民收入等对策。
2019 Vol. 1 (2): 65-73 [
摘要
] (
320
) [
PDF
1611KB] (
626
)
新中国(1949-1978年)计划就业制度演变及绩效评价
吴绮雯
新中国计划就业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分为三个阶段:政府介绍就业与鼓励失业者自谋职业相结合的就业政策阶段(1949-1952);政府统一调配劳动力的计划就业制度初步形成阶段(1953-1957);计划就业制度走向单一和僵化阶段(1958-1978)。计划就业制度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尽快建立独立完整工业体系要求是相适应的,为国民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有效地配置了相应的劳动力,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人力保障,推动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但也阻碍了轻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抑制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2019 Vol. 1 (2): 74-80 [
摘要
] (
368
) [
PDF
1031KB] (
939
)
文史哲
从形而上透析形而下——论庄子《齐物论》
陈中权,周蓉
庄子的《齐物论》肯定事物具有天然的差异性,反对世人将自己的是非成见强加于事物,使事物偏离原真并失其“正 ”。他以形而上的“道”来观照形而下的“物”,以抽象透析具体,以观念透析现实,得出了“齐物论”的结论。“齐物论”想要揭示的是:“齐”是在事物差异性中获得生命的超越和精神的自由,即使在物的现实世界中没有客观真理,但在观念世界中有生命的精神真理。“齐物论”使思辨走到极限从而跌入不可知,最后陷入“凡圣不齐”的内在悖论。
2019 Vol. 1 (2): 81-87 [
摘要
] (
380
) [
PDF
1054KB] (
532
)
研究综述
近年来我国政治生态建设问题研究综述
王翠,任中平
近年来,学界对政治生态问题的关注度日趋增加。学界在关于政治生态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治理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通过梳理相关成果可以发现,目前的研究主要存在着五个方面的不足:研究对象以党内政治生态建设为重点;研究方法较单一;成因分析不够深入;治理路径上倾向党内自我纠正,忽视外部制约力量;对治理效果缺乏相应的跟进与防御措施。今后学术界还应在这些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推动政治生态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化。
2019 Vol. 1 (2): 88-96 [
摘要
] (
388
) [
PDF
1043KB] (
848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