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 1卷 1期
刊出日期:2018-01-15

综述
 
      
综述
论中国共产党的一以贯之
辛鸣
一以贯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为基本的实践品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一以贯之集中体现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既不走保守僵化的老路,更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以贯之,坚持思想建党、制度治党,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一以贯之,继续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2018 Vol. 1 (1): 4-9 [摘要] ( 651 ) [PDF 1180KB] ( 1457 )
党的十九大报告与习近平新时代党建思想
邸乘光
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一篇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其中有关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论述,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为新时代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根本目的和目标指向;“一个明确”“三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关键所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部署是习近平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想科学体系的系统展开。
2018 Vol. 1 (1): 10-17 [摘要] ( 589 ) [PDF 1175KB] ( 785 )
农村党建嵌入基层治理——以杭州余杭区丁河村“党建+”引领议事协商为例
龚上华
如何探索和丰富在党建引领下促进基层议事协商的模式、范围、内容及形式,已成为当前农村社区民主协商建设的重要课题。杭州余杭区丁河村进行的“党建+”引领民主协商机制探索正是二者有机结合的成功典范,以大党建、大治理为统领,严格实行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注重村干部带头,充分发动群众参与,完善村民自治机制,有效解决基层治理、民主协商的难点、热点问题。丁河村实践表明,党建嵌入基层治理要可持续发展,需要完善议事制度建设,需要在议事制度建设中强化党建工作,进一步拓展“党建+”的内涵,为村庄和谐提供保障。
2018 Vol. 1 (1): 18-23 [摘要] ( 654 ) [PDF 1127KB] ( 651 )
优化特色小镇考核制度研究——基于杭州的实践
周旭霞
作为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特色小镇正以蓬勃之势引领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浪潮。严格考核是特色小镇建设与健康发展的保障。本文以杭州特色小镇为例,就如何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展开研究,首先梳理了杭州特色小镇的考核制度,然后分析了特色小镇考核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六个方面提出了特色小镇考核的完善之策。
2018 Vol. 1 (1): 24-30 [摘要] ( 556 ) [PDF 1132KB] ( 637 )
特色小镇发展模式何以成功:浙江经验解读
李明超,钱冲
2015年浙江在全国首先提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战略,立即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特色小镇迅速成为浙江引领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改革发展的“金名片”。全国各地掀起特色小镇发展热潮,但同时暴露出盲目发展、一哄而上、小镇不小、特色不特、千镇一面、房地产化、政绩考核、形象工程等严重“走样”的问题。为此有必要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正本清源,梳理分析浙江特色小镇发展模式的成功之道,探寻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之路。迈入新世纪以来,浙江高度重视城市工作并率先实践新型城市化,全省统一规划、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根植特色产业引领特色小镇高端化发展,确立特色小镇市场化导向的运作机制,打造人本导向的“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平台,创新政府服务管理的体制机制,在块状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型过程中培育形成了具有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样本大示范等特点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政府以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带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2018 Vol. 1 (1): 31-37 [摘要] ( 425 ) [PDF 1114KB] ( 1010 )
以参与看待地方治理模式创新——基于居民政治效能感的调查
郑晓华,姜明,陈永国
地方治理模式创新是社会治理体制发展完善的重要内容。本文依据社会治理创新程度的差异选择三种不同的地方治理模式,通过对各模式下居民参与行为和政治效能感的调查,以参与制度创新为切入点,运用因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审视三种治理模式在参与内容、参与平台设计和参与主体上的表现。研究表明:下一步我国地方治理模式创新需要构建动员型参与平台,以提升居民政治效能感、提升居民参与积极;需要推进居民参与平台重心下沉以扩大居民直接参与;需要引入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
2018 Vol. 1 (1): 38-46 [摘要] ( 469 ) [PDF 1157KB] ( 625 )
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改革的检视与出路——基于幅度-层级的理论视角
吕承文,葛璐媛
行政服务中心是地方政府自主制度试验的新产物,抓住目前体制改革的潮流后,它发挥了应有的便民服务效用。幅度-层级理论是考察权限设置与控制制约及其相互关系的行政规律。在调查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相关数据后,发现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改革当下受到官僚组织理论局限性的“羁绊”,陷入一定瓶颈之中。随着现代网络与交通的快速发展,高效便民的行政服务中心制度改革应重新把握幅度-层级理论,以从中寻找出合适的改革出路。
2018 Vol. 1 (1): 47-55 [摘要] ( 565 ) [PDF 2282KB] ( 667 )
新三代家庭:农民家庭的市场嵌入与转型路径——兼论中国农村的发展型结构
杜鹏,李永萍
家庭的现代化理论与理性化理论建构了传统扩大家庭向现代核心家庭转型的路径,但忽视了市场化对农村家庭的复杂影响。市场化打破了农民以“过日子”为核心的家庭再生产路径,并通过城市化目标的注入激活了农民家庭的功能维度。“新三代家庭”中父代家庭与子代家庭围绕共同的家庭目标形成了代际整合与功能聚焦,主要表现为“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隔代家庭”的抚育模式和依附子代的竞争模式,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新三代家庭”属于功能性家庭,其内部化机制对家庭结构和伦理的再造改变了传统家庭的运行逻辑,形成了富有弹性的家庭形态。新三代家庭是农民进入和对接市场的媒介,构成了农村发展型社会结构的微观基础。
2018 Vol. 1 (1): 56-67 [摘要] ( 402 ) [PDF 1181KB] ( 878 )
“过日子”视角下农民家庭的生育决策——兼论农民“儿女双全”的生育决策是如何形成的
刘景琦
本文以河南东部北村的田野资料为基础,运用“过日子”这一本土概念,综合生育决策的文化分析模式与经济分析模式,建立起“过日子”视角下的家庭生育决策框架,对农民家庭生育决策及其行动逻辑进行分析。通过集群个案研究发现,“过日子”逻辑对农民家庭生育决策过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农民只有在完成“过日子”所要求的生育行为之后,才会调整自己的生育决策,利用经济分析方式进行相应的生育决策;为了实现在“过日子”前提下的利益最大化,农民通常会使用医学手段改变实际的生育结果;此外,不论第一胎生育结果如何,农民总是倾向于做出“儿女双全”的生育决策。
2018 Vol. 1 (1): 68-77 [摘要] ( 440 ) [PDF 1618KB] ( 641 )
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多维模式及其问题分析——基于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地经验
王学梦,刘艳梅
当前国内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存在着四种较为典型的模式,分别是上海的整合推进模式、深圳的岗位购买模式、广州的家综服务模式、杭州的存量提升模式。通过对这四种典型模式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面临着行政依附性强,专业服务被边缘化;服务功能异化,社会认可度低;队伍稳定性差,高素质人才匮乏等困境。究其困境根源,在于当前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机构设置参差不齐,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社会工作疏导式服务与社区工作管控式思维对立;社会工作专业能力要求与社区工作者功利性动机脱节。未来推进中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应采取内源性发展为主的发展策略,要推进街道和社区一体化改革,加快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督导人才的培养。
2018 Vol. 1 (1): 78-84 [摘要] ( 471 ) [PDF 1133KB] ( 641 )
世界文化名城建设的全球视野与城市实践——基于杭州的城市政策研究
章伟良,沈小勇
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世界各主要城市纷纷把文化发展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以文化引领城市未来发展为战略。在迈向世界文化名城之路上,杭州的城市发展迎来新的时代机遇。G20杭州峰会的圆满成功,更是推动杭州城市建设发展站上了新起点,迎来了新机遇。面向未来,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全球比较视野下,一方面,要直面挑战,着力弥补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实践的问题短板,另一方面,要积极谋划迈向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设思路与主要政策,着力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名城。
2018 Vol. 1 (1): 85-91 [摘要] ( 429 ) [PDF 1133KB] ( 734 )
析《老子》之“恍惚”
陈中权,周蓉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一切运动的规律,以“恍惚”来论“道”似乎不合常理,实际上,“恍惚”是对“道”绝妙的阐述和表达。“恍惚”源自原始宗教灵魂,但老子把原始宗教灵魂改造成为以“道”为本体的哲学。“恍惚”呈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直观、模糊、中道的思维特点,代表着中国古典艺术的最高境界。
2018 Vol. 1 (1): 92-96 [摘要] ( 433 ) [PDF 1155KB] ( 1526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