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三代家庭:农民家庭的市场嵌入与转型路径——兼论中国农村的发展型结构 |
杜鹏,李永萍 |
|
|
摘要 家庭的现代化理论与理性化理论建构了传统扩大家庭向现代核心家庭转型的路径,但忽视了市场化对农村家庭的复杂影响。市场化打破了农民以“过日子”为核心的家庭再生产路径,并通过城市化目标的注入激活了农民家庭的功能维度。“新三代家庭”中父代家庭与子代家庭围绕共同的家庭目标形成了代际整合与功能聚焦,主要表现为“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隔代家庭”的抚育模式和依附子代的竞争模式,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新三代家庭”属于功能性家庭,其内部化机制对家庭结构和伦理的再造改变了传统家庭的运行逻辑,形成了富有弹性的家庭形态。新三代家庭是农民进入和对接市场的媒介,构成了农村发展型社会结构的微观基础。
|
|
关键词 :
新三代家庭,
市场化,
转型,
功能,
发展型社会结构
|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青年项目“婚姻价值变迁视角下的转型期农村离婚问题研究”(14CRK021)。 |
作者简介: 杜鹏,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社会学与基层治理;李永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家庭社会学。邮编:430074 |
[1]王跃生.当代中国家庭结构变动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6(1). [2]金一虹.离散中的弥合——农村流动家庭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2009(2). [3]黄宗智.中国的现代家庭:来自经济史与法律史的视角[J].开放时代,2011(5). [4]贺雪峰.论中国农村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J].开放时代,2012(10). [5]胡湛、彭希哲.当代中国家庭户变动的趋势分析——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考察[J].社会学研究,2014(3). [6][美]马克·赫特尔.变动中的家庭——跨文化的透视[M].宋践、李茹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7]Talcott Parsons.The Kinship System of the Contemporary United States[J].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43,45(1). [8]Fai-Ming Wong.Industrialization and Family Structure in Hong Kong[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1975,37(4). [9][美]W·古德.家庭[M].魏章玲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6. [10]唐灿.家庭现代化理论及其发展的回顾与述评[J].社会学研究,2010(3). [11]费孝通.三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3). [12]杨善华、沈崇麟.城乡家庭:市场经济与非农化背景下的变迁[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13]潘允康、林南.中国的纵向家庭关系及对社会的影响[J].社会学研究,1992(6). [14]王跃生.中国农村家庭的核心化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7(5). [15][德]马克斯·韦伯.韦伯作品集(Ⅷ):宗教社会学[M].康乐、简惠美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6]桂华.圣凡一体:礼与生命价值——家庭生活中的道德、宗教与法律[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13. [17]贺雪峰.农民价值观的类型及相互关系——对当前中国农村严重伦理危机的讨论[J].开放时代,2008(3). [18]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9]李猛.理性化及其传统:对韦伯的中国观察[J].社会学研究,2010(5). [20]杨菊华、李路路.代际互动与家庭凝聚力——东亚国家和地区比较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9(3). [21]麻国庆.分家:分中有继也有合——中国分家制度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9(1). [22]龚为纲.农村分家类型与三代直系家庭的变动趋势——基于对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南方人口,2013(1). [23]陶自祥、桂华.论家庭继替——兼论中国农村家庭区域类型[J].思想战线,2014(3). [24]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5]樊欢欢.家庭策略研究的方法论——中国城乡家庭的一个分析框架[J].社会学研究,2000(5). [26]姚俊.“临时主干家庭”:城市家庭结构的变动与策略化[J].青年研究,2012(3). [27]金一虹.流动的父权:流动农民家庭的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10(4). [28]贺雪峰.人际关系理性化中的资源因素——对现代化进程中乡土社会传统的一项评述[J].广东社会科学,2001(4). [29][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闻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30][英]波兰尼.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1]张雪霖.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新三代家庭结构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32]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3). [33]陶自祥.社区性家庭:农村社会结构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基于华北农村“立门户”现象的考察[J].长白学刊,2015(5). [34]张玉林.当代中国的贱农主义——从革命意识形态到发展主义信仰[A].张玉林.流动与瓦解:中国农村的演变及其动力[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35]杨华.中国农村的“半工半耕”结构[J].农业经济问题,2015(9). [36]王海娟.人的城市化:内涵界定、路径选择与制度基础——基于农民城市化过程的分析框架[J].人口与经济,2015(4). [37]夏柱智.半工半耕的社会学意涵[J].人文杂志,2014(7). [38]李永萍.“养儿防老”还是“以地养老”: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39]王德福.乡土中国再认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0][俄]A.恰亚诺夫.农民经济组织[M].萧正洪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 [41][法]布迪厄.实践感[M].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 [42]王跃生.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基于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J].中国社会科学,2013(12). [43]陈锋.农村“代际剥削”的路径与机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44]吴飞.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场的文化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5]黄宗智.中国被忽视的非正规经济:现实与理论[J].开放时代,2009(2). [46]杨华、范芳旭.自杀秩序与湖北京山农村老人自杀[J].开放时代,2009(5). [47]杨华、欧阳静.阶层分化、代际剥削与农村老年人自杀——对近年中部地区农村老年人自杀现象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3(5). [48]李永萍、杜鹏.婚变:农村妇女婚姻主导权与家庭转型——关中J村离婚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6(5). |
[1] |
王学梦,刘艳梅. 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的多维模式及其问题分析——基于上海、深圳、广州、杭州等地经验[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 1(1): 78-84. |
[2] |
张志元;郑吉友. 劳模文化与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4): 78-83 . |
[3] |
颜林. 临安市“淘宝村”转型升级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3): 91-97 . |
[4] |
冉昊. 福利国家生产系统市场化变迁的经验分析——基于一个三维框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2): 43-49. |
[5] |
曾宪奎. 科学理解新常态:产生背景与特征[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5): 27-32. |
[6] |
陈建波. 习近平文艺思想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5): 33-38. |
[7] |
汪雪芬. 当前中国“组织化抗争”研究范式述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2): 90-96. |
[8] |
陶林. 论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转型时期俄罗斯经济的双重影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1): 35-40. |
[9] |
郑吉峰. 合法性塑造:转型时代改革的政治使命[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3): 55-62. |
[10] |
陶林. 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政治转型的双重影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2): 42-47. |
[11] |
陈佳俊;杨逢银. 社会转型背景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定位研究——以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1): 40-46. |
[12] |
宋丽娜. 暴力市场化:转型期农村混混行为的新转向——以山东北府村的经验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6): 42-46. |
[13] |
董良. 默顿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辨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5): 44-49. |
[14] |
陈宇.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功能建设问题研究——基于杭州的实践[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4): 17-23. |
[15] |
薛小荣;陆旸. 准确把握党建网功能推动网络党建新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3): 23-2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