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侯佳伟、黄四林、辛自强、孙铃、张红川、窦东徽.中国人口生育意愿变迁:1980-2011[J].中国社会科学,2014(4). [2]杨雪燕、李树茁、尚子娟.儿子偏好还是儿女双全?——中国人生育性别偏好态度构成及其政策含义[J].妇女研究论丛,2011(6). [3]池慧灵、张桂蓉.从“男性偏好”到“儿女双全”的社会学分析——以湘南G县K村一胎男孩超生户为例[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法]布迪厄、[法]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M].李猛、李康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5][美]加里.S.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王业宇、陈琪译.上海:格致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6]李南、[美]马科斯·费尔德曼、[美]什瑞帕德·图加普卡.带有男孩偏好文化传播的人口模型[J].人口与经济,1999(增刊). [7]罗丽艳.孩子成本效用的拓展分析及其对中国人口转变的解释[J].人口研究,2003(2). [8]朱秀杰.相对效用、男孩偏好与生育性别选择[J].南方人口,2010(1). [9]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0]穆光宗、陈俊杰.中国农民生育需求的层次结构[J].人口研究,1996(2). [11]陈俊杰、穆光宗.农民的生育需求[J].中国社会科学,1996(2). [12]王文卿、潘绥铭.男孩偏好的再考察[J].社会学研究,2005(6). [13]Fawcett J.T.The value and cost of children:converging theory and research.In:The Economic and Social Supports for High Fertility:Proceedings of the Conference held in Canberra,edited by L.T.Ruzicka.1977. [14]Lee H .T.Causes of son preference in Korea:a socio -demographic analysis.A research report to W.T.O.WHO.1982. [15]Arnold F.and Kuo E.C.The value of daughters and son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ender preference of parents.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1984 Summer,15(2). [16]陈胜利、张世琨.当代择偶与生育意愿研究——2002年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3. [17]姚从容、吴 帆、李建民.我国城乡居民生育意愿调查研究综述:2000-2008[J].人口学刊,2010(2). [18]李银河、陈俊杰.个人本位、家本位与生育观念[J].社会学研究,1993(2). [19]吴飞.论“过日子”[J].社会学研究,2007(6). [20]王德福.做人之道——熟人社会中的自我呈现[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21]陈辉.“过日子”:农民的生活哲学——关中黄炎村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主义[D].华东理工大学博士论文,2013. [22]陈辉.“过日子”与农民的生活逻辑——基于陕西关中Z村的考察[J].民俗研究,2011(4). [23]简小鹰、谢小芹.“过日子”与农民的生活逻辑——基于江汉平原L村的经验考察[J].长白学刊,2015(1). [24]陶自祥.论家庭继替:兼论中国农村家庭的区域类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25][美]德尔伯特·C·米勒: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M].风笑天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26][美]迈尔斯、[美]休伯曼: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M].张芬芬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