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 1卷 6期
刊出日期:2013-11-28
论文
论文
论群众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姚桓
本文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放在中国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考察,分析了现阶段党群关系的复杂性、群众工作的艰巨性和现阶段群众工作的特点、要求,提出了加强、改进群众工作新思路,强调以健全的机制作为群众工作新载体;党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平等交流,是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的基本要求。
2013 Vol. 1 (6): 4-8 [
摘要
] (
367
) [
PDF
689KB] (
804
)
“以德为先”用人机制的实践偏差及其矫正
高国舫
中国共产党在选人用人问题上虽然一直以来都主张“以德为先”,但若论重视程度和强调频度,则以2011年为最。研究“以德为先”用人机制,关键不在于论证“以德为先是否必要”,而在于研究如何保证“以德为先”用人机制在实践中不产生偏差。当前不少地方对“以德为先”用人机制的探索,虽基于美好的愿景,但最终在实践中仍出现种种偏差。诸如:日益复杂的道德内容和相对“虚化”的语言表述,使参评者在实践中莫名所以,不知如何置评;过于繁琐的考评方法,常常导致实践中的考评因成本飙升和效率骤减而难以持续;大部分考评主体,由于缺乏必要的评判能力训练和相关利益阻隔,常常使其评判失之客观;考评结果的公布权和采纳权仍握于“少数人”之手,使考评结果在实践中的落实又常常变得“不确定”。因此,矫正“以德为先”用人机制在实践中的偏差乃是当务之急。
2013 Vol. 1 (6): 9-14 [
摘要
] (
528
) [
PDF
196KB] (
736
)
中国共产党领导方式和手段的坚持与改善
孙应帅
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这一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先后做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表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个人、开展“创优争先活动”,推进党史研究和学科建设、深入“党史宣传教育”,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等多种举措,旨在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贯穿主线、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着力点、以改进执政方式为主要手段打出一套组合拳,从多方面多角度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以使党在面临长期、复杂、严峻的考验面前,能够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使党始终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013 Vol. 1 (6): 15-20 [
摘要
] (
417
) [
PDF
196KB] (
883
)
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法治转向——从地方权威的来源说起
童宗斌
社会管理的核心内涵是维护公民利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这一内涵的实践首先须面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和管理的权威合法化问题。从地方权威来源的角度对国家与社会关系进行审视后发现,当前乡村社区自治原则和国家权威体制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张力,创新乡村社会管理需要相应的权威合法化和利益组织化机制,推动乡村社会管理转向法治实践。权力商谈机制、福利共享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冲突化解机制等四位一体的机制建设是这一法治实践的主要路径。
2013 Vol. 1 (6): 21-26 [
摘要
] (
440
) [
PDF
201KB] (
736
)
公共事务的合作治理:理论基础、合作形态与治理绩效——以杭州的民主实践为例
黄天柱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中国,历史和现实共同决定了现阶段人民民主建设和发展的重心是在民主治理领域。民主治理的本质就是“善治”,落实在实践层面,必然体现为政党、政府、市场、社会在公共事务领域的合作治理。基于公共事务内容的复杂性而引发的对公共事务“公共属性”的重新认识以及基于公共事务治理过程的复杂性而引发的对安排与生产环节的区分是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理论基础。从杭州实践看,政府-第三部门合作、政府-企业合作、政府-公民合作、第三部门-公民合作、政府-第三部门-企业合作是合作治理的主要形态;提升党政领导能力、深化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提升城市生活品质是合作治理带来的主要绩效。
2013 Vol. 1 (6): 27-33 [
摘要
] (
491
) [
PDF
227KB] (
901
)
社会流动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孕育
雍正江
近代早期是英国社会的转型时期,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导致了社会流动的加快。随着社会流动的加快,人们所面临的自然性风险依旧存在,社会性风险则急剧增多,贫困、失业、流民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这一社会转型还导致了英国传统社会内部教会、城市行会、庄园等自发生成的“组织内救济”走向衰落。由此,英国社会保障领域所面临的问题需要一个凌驾于地缘共同体之上的超地缘共同体来担当,这一历史诉求既使英国社会保障的主体开始由分散的社会组织转向统一的国家组织,也使人类社会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成为必然。
2013 Vol. 1 (6): 34-41 [
摘要
] (
435
) [
PDF
260KB] (
848
)
暴力市场化:转型期农村混混行为的新转向——以山东北府村的经验为例
宋丽娜
暴力市场化是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期混混群体呈现出来的一种新的行为转向。所谓“暴力市场化”,意指社会出现了一种市场化的暴力资源配置方式,暴力成为了市场上一种可以用货币交易、相对短缺且可流通的资源。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治理能力的“不及”,以及暴力市场化行为本身与这一时期乡村社会内生社会规范之间的互动,构成了混混行为逻辑转向的社会基础。就价值层面而言,暴力市场化运作逻辑下的乡村混混并非以一个完全负面的形象示人,而是在村民的认知中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模糊的价值判断。
2013 Vol. 1 (6): 42-46 [
摘要
] (
400
) [
PDF
168KB] (
886
)
网络时代的信息格局与公共舆论的批判性
焦玉良
公共舆论具有批判和操纵双重功能。与17世纪和18世纪人们普遍赞扬公共舆论的批判功能不同,19世纪以来的主流观点认为,由于各种信息条件的限制,公共舆论只能发挥操纵功能。20世纪80年代,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公共舆论的批判作用又开始显现出来。公众所处的信息地位是决定公共舆论发挥批判功能还是操纵功能的关键变量。在网络时代的信息格局中,公众获得了充分的信息权力,包括知情权、表达权和讨论权,这恰恰是公共舆论在社会生活中重新获得批判性的前提与关键。
2013 Vol. 1 (6): 47-53 [
摘要
] (
449
) [
PDF
225KB] (
758
)
虚拟社会治理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路径
王宁
虚拟社会治理是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限政府理论、虚拟社会信息化理论、虚拟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公共领域理论等理论视角揭示了虚拟社会区别于现实社会的显著特性,是虚拟社会具体治理路径的基础和依据。在这些理论指导下虚拟社会的现实治理路径主要包括立法管理、部门联动、技术监管、国际合作、自律引导、市场调节等。在吸收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我国要注重总结虚拟社会治理的特征和规律,结合地区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策略。
2013 Vol. 1 (6): 54-60 [
摘要
] (
459
) [
PDF
232KB] (
804
)
新型村务契约化管理的实践价值与扩展方向——以杭州市宁围镇为例
王雅君
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通过契约形式,把村际各类事务以及各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固定下来,为村级民主化、法制化管理提供了一个双向制约、平等互利、民主协商的平台。杭州市宁围镇以建立和谐村民关系入手构建新型的村务契约化管理方式,取得了比较好的制度效能。然而,这项制度仍存在着配套政策未同步、农民参与能力不足、制度设计不规范等问题。为此,亟待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格局。
2013 Vol. 1 (6): 61-65 [
摘要
] (
437
) [
PDF
170KB] (
772
)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基于杭州的实践
张维维;周旭霞;翁佩君
工业设计人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速产业形态由“制造”向“创造”跃升的必要支撑。本文基于杭州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梳理了工业设计人才的知识要求与工作形式,分析了工业设计人才面临的培养难题,最后探讨了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路径。
2013 Vol. 1 (6): 66-71 [
摘要
] (
405
) [
PDF
219KB] (
835
)
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必须警惕并纠正六种错误倾向
朱继东
话语问题是国家在对内建设、对外交往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和重视的问题。在西方话语体系主导世界、西方话语霸权咄咄逼人的形势下,我们要打造的是中国自己的话语权,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中国人民服务的话语权。查清病根才能对症下药,要真正打造中国话语体系必须警惕并尽快纠正所谓“正统学术”、“世界影响”、“解放思想”等六种错误倾向。
2013 Vol. 1 (6): 72-77 [
摘要
] (
430
) [
PDF
193KB] (
812
)
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及中国现代性的建构
蒙婧;罗富宴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其产生之时就已被深深地嵌入现代性运动之中,他在反思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与剖析资本主义文明实质的过程中,具体阐发了他的现代性思想:现代性根源于现代生产,现代性内涵于资本的逻辑之中,现代性处于历史的嬗变之中,现代性内发于社会的矛盾裂变之中,现代性展现于全球性的视域之中。在当前中国艰难的历史文化转型过程中,重温马克思关于现代性的思想,对于重构当代中国现代性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13 Vol. 1 (6): 78-82 [
摘要
] (
421
) [
PDF
169KB] (
768
)
毛泽东为什么选择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
谢昌余
选择对《海瑞罢官》的批判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是因为毛泽东看中的是能将《海瑞罢官》中的“退田”、“平冤狱”和1961年的“单干风”、“翻案风”相联系。在“包产到户”和平反错案的问题上,毛泽东于1962年和中央一线领导产生严重分歧,特别是“包产到户”问题还引发出毛泽东对党内高层出修正主义的思考。由于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的就是整以刘少奇为代表的“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所以,将“退田”、“平冤狱”和“单干风”、“翻案风”相联系就能将斗争矛头直指中央一线,从而使对《海瑞罢官》的批判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突破口。
2013 Vol. 1 (6): 83-88 [
摘要
] (
711
) [
PDF
211KB] (
2116
)
饥荒学说的类型与分歧:一个文献述评
刘志军;杨敏敏
对于饥荒根源的理论阐释大致划分为FAD理论与权利学说两大类型,另有政治行为说、制度因素说、自然规律说、人口机制说、外部力量说、特殊原因说、复合因素说等做出了各有侧重的修正、补充、综合或着重于某一方面的阐发,涉及自然灾害、地理环境、制度安排、社会政治、人口机制、自然规律、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等多方面的因素。各种观点的分歧主要表现为“自然-文化”、“供给-权利”、“后天-先天”三大方面的争论。
2013 Vol. 1 (6): 89-96 [
摘要
] (
408
) [
PDF
255KB] (
974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