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 1卷 6期
刊出日期:2015-11-28

论文
 
      
论文
推进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改革
沈满洪
生态文明产权制度主要是指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环境资源产权制度和气候资源产权制度。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改革是一个从“不控总量”到“总量控制”、从“开放产权”到“封闭产权”、从“无偿使用”到“有偿使用”、从“不可交易”到“鼓励交易”的转变过程。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改革已经从“自下而上”的改革转向“自上而下”的推进,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协同推进的治理结构。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改革虽然还存在技术性障碍和制度性障碍,但这些障碍是可以通过科技攻关的方式予以解决的。生态文明产权制度改革比其他领域的产权制度改革更加复杂,需要根据重要性、紧迫性及可行性,按照轻重缓急程度的不同选择优先领域。
2015 Vol. 1 (6): 4-10 [摘要] ( 453 ) [PDF 570KB] ( 924 )
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刘志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习近平系统阐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原则要求,初步形成了他一系列反映社会呼声、社会诉求、社会期盼的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思想。
2015 Vol. 1 (6): 11-15 [摘要] ( 568 ) [PDF 164KB] ( 893 )
论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发展理路
雷蕾;雷厚礼
习近平的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管党治党理论的最新成果,与“三个全面”共同构成为中国共产党“三个伟大”的新的战略布局。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25年地方工作的长期积淀、5年中央工作的专题深化、十八大后的系统完善三个基本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充满着艰辛的探索和深思熟虑的思考,充满着对时代文明成果和全党智慧的充分吸收。
2015 Vol. 1 (6): 16-21 [摘要] ( 417 ) [PDF 202KB] ( 979 )
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研究
韩强
把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而提出的重大课题,也是国有企业加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基本思路。对此,要充分认识把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必然性与紧迫性;客观分析实现这一转化面临的现实障碍;着眼于大力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实现转化打好经济基础;加强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为实现转化提供政治保障;有效化解企业主要矛盾,为实现转化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为实现转化提供持久动力。
2015 Vol. 1 (6): 22-26 [摘要] ( 391 ) [PDF 165KB] ( 981 )
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制: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自信的必由之路
胡洪彬
党风廉政建设自信包括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三个层面。社会转型期,我国党风和腐败问题的频发,很大程度上与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自信的缺失不无关联。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自信,必须把建构党风廉政建设问责制摆在突出位置上,由此在提升各级党政机构及其成员的廉政自觉、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和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理论传播上形成积极作用。
2015 Vol. 1 (6): 27-31 [摘要] ( 564 ) [PDF 163KB] ( 839 )
中共“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由来
方涛;王广锋;万文博
“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有一个形成过程。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历了“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经历了“改革”、“全面改革”和“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阶段;“全面依法治国”经历了“健全和加强法制”、“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等过程;“全面从严治党”经历了“从严治党”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过程。这一历史演进表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共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实践特性。
2015 Vol. 1 (6): 32-36 [摘要] ( 450 ) [PDF 169KB] ( 892 )
以权力结构科学化推动反腐败法治化——“反腐败法治化与权力结构科学化研讨会”综述
许天翔
2015年8月8日,由浙江大学中国地方政府创新研究中心主办的“反腐败法治化与权力结构科学化研讨会”在杭州召开。与会专家围绕反腐败法治化与权力结构科学化这一研讨主题,就反腐败法治化基于权力结构科学化、权力结构科学化的本土性、权力集中与权力制约的政治逻辑、地方政府土地经营行为与高廉政风险、法治与权力结构科学化的实现路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并提出一些启发性的观点。
2015 Vol. 1 (6): 37-41 [摘要] ( 563 ) [PDF 165KB] ( 763 )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理念及其现代价值
刘静;韩冰
在中国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进程中,始终面临如何处理中国传统的治理理念问题。中国传统的国家治理理念,即大一统的国家观念、伦理本位的社会和政治关系构造、德法并治的社会治理理念对现代中国民族心理、政治现象和社会管理的影响深远,对当前我国国家治理亦具有重要价值。
2015 Vol. 1 (6): 42-47 [摘要] ( 630 ) [PDF 198KB] ( 1180 )
被征地农民的土地开发权: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基于杭州市“留地安置”模式的观察
姚如青
“留地安置”的实质就是让被征地农民分享土地开发权。但是,被征地农民利用土地开发权面临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个阶段的问题。杭州通过坚持被征地农民土地开发权的村级集体主导开发,根据实践需要进行适时微调,确保被征地农民土地开发权利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形成具有杭州特色的被征地农民土地开发权利用规则,取得了推进政府工作、促进城市发展和保障失地农民的成效。
2015 Vol. 1 (6): 48-52 [摘要] ( 388 ) [PDF 171KB] ( 719 )
小农家庭的经济行为逻辑——对恰亚诺夫劳动—消费均衡理论的评析
袁明宝
恰亚诺夫“道义小农”范式对农民家庭经济行为的解释是根据主观偏好决定劳动辛苦程度与需求满足程度的均衡点,以此来确定家庭生产决策。但这回答不了那些在边际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情况下,仍从事生产劳动的农民家庭经济行为。中国农民的家庭经济行为不是纯粹的理性行为,而是建立在家庭伦理责任基础上的,即家庭伦理责任决定了农民家庭的生产行为和消费行为,农民家庭经济活动是建立在家庭责任基础上的资源配置行为。因此这就决定了微观经济学和恰亚诺夫只是用主观性的偏好去解释行为决策选择,而偏好不是真空的,是由客观性的社会文化因素决定的。对农民家庭经济行为的理解,不仅要分析农民家庭的主观偏好,还要分析这种偏好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2015 Vol. 1 (6): 53-58 [摘要] ( 387 ) [PDF 201KB] ( 834 )
中西方古代社会道德权威的比较分析
李琼
道德权威是维持社会道德生活秩序的重要力量,也是道德行为产生的内驱力。由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文化和宗教心理的差异,中西方古代社会道德权威的内容和形式存在着极大的差异。古代西方社会里道德权威由神学宗教赋予其神圣性和权威性;古代中国社会中道德权威由“天命”和宗法政治权力镶嵌进社会。
2015 Vol. 1 (6): 59-63 [摘要] ( 389 ) [PDF 169KB] ( 1147 )
认知冲突视域下的德育——道德两难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
孟凡辉;胡晓红
道德两难法作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德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立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实际和培育当代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要求,从道德两难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着手,通过方法借鉴探讨如何通过方法创新实现德育实效性的提升以及当代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塑造。
2015 Vol. 1 (6): 64-68 [摘要] ( 389 ) [PDF 169KB] ( 733 )
年轻人与老年人微信使用行为的对比研究
唐魁玉;刘冬
即时通信类应用软件的急速增长是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显著特征。微信作为即时类通信软件的代表已经深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从ERG需求理论出发,通过对于微信使用者访谈资料的整理,可以将微信使用动机划分为联络型、社交型和娱乐型三种,并发现不同年龄组的使用动机具有差异性。在持续使用微信的过程中,不同年龄组微信使用者的动机均存在着动态性的过程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微信使用者而言,使用趋势及用户评价与其自身的技术接受程度直接相关。作为一种文化反哺行为,微信的使用兼具技术文化和社会文化双重意义。
2015 Vol. 1 (6): 69-74 [摘要] ( 477 ) [PDF 209KB] ( 1374 )
微博中的社会心态与社会治理
冯波;刘亮
社会治理隶属于社会建设主题,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心态折射了民众对社会的判断、感受,是社会治理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在当代社会,民意除具有“晴雨表”的作用外,还具有社会治理参与的意义。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角度来看,微博反映社会心态的功能值得肯定,具有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积极价值。因此,微博中的社会心态研究是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2015 Vol. 1 (6): 75-79 [摘要] ( 396 ) [PDF 167KB] ( 889 )
安德烈·博福尔的战略哲学思想
刘欣
法国战略哲学家安德烈·博福尔将战略与哲学看作是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战略是行动的思想,哲学是指导性的原则。他不仅仅将哲学应用于战略,更视哲学为战略的终极目标,被钮先钟誉为达到了战略研究的最高境界——“哲学境界”。他认为,战略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是从双方对立意志中产生出来的,这使战略更具认识论的特性。战略预见是战略主体在认识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思考和谋划,为战略实践增加了更多的胜算。他将战略定义为“力量的辩证法艺术”,认为辩证法就是战略演进过程中不变的方法论原则,使战略具备普适性和哲理意义。在战略演进的过程中,战略已不仅仅是现实主义的研究对象,而成为一种理想境界,即进入“哲学的王国”,战略在此得以永存。
2015 Vol. 1 (6): 80-83 [摘要] ( 408 ) [PDF 146KB] ( 843 )
行政权力清理中的行政权力甄别与辨析——以行政权力清单梳理为视角
邵玉婷
行政权是整个行政法学体系中的基础性概念。行政权力清理工作的关键在于,明确、科学界定行政权力,划清行政权力与其他国家权力之间的楚河汉界。但是,理论、实务中存在着行政权力概念不清、权力之间划分边界不清、权力配置主体不清、行政权内部划分标准不清等四大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行政法学理论对行政权界定的模糊、实定法中对行政权力专门规定的缺省以及实践中对行政权力具体形态认识的偏颇。为此,在深化行政权力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职权法定为基本原则,推动行政法律体系的完善,是做好行政权力清理工作的基本路径。
2015 Vol. 1 (6): 84-89 [摘要] ( 366 ) [PDF 197KB] ( 804 )
中国农民国家观研究:主题、方法与展望
余泓波
学界对中国农民国家观的研究成果颇丰,就研究主题而言涉及国家观的构建研究、国家观的类型研究、国家观的比较研究、国家观与农民行动研究等。这些研究采用了多元的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历史分析、区域比较、量化分析等。从目前研究出发,学界可以在国家观的层次性特征、国家观研究的价值取向以及研究方法上做进一步的探究与讨论。
2015 Vol. 1 (6): 90-96 [摘要] ( 448 ) [PDF 222KB] ( 1005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