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农民国家观研究:主题、方法与展望 |
余泓波 |
余泓波,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政治文化、农民政治。邮编:210023 |
|
|
摘要 学界对中国农民国家观的研究成果颇丰,就研究主题而言涉及国家观的构建研究、国家观的类型研究、国家观的比较研究、国家观与农民行动研究等。这些研究采用了多元的方法,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历史分析、区域比较、量化分析等。从目前研究出发,学界可以在国家观的层次性特征、国家观研究的价值取向以及研究方法上做进一步的探究与讨论。
|
|
关键词 :
农民,
国家观,
研究方法,
研究综述
|
|
|
[1]杨勇.哲学视野中国家与个人的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5. [2]张应峰.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条件下的国家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1. [3]檀朝亮.建国初期(1949—1956年)农民国家观念建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4]焦长权.中国的国家与农民关系研究:“再认识”与“再出发”[J].中国农村观察,2014(1). [5]赵满海.论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条件——政治人类学与历史学相结合的新尝试[D].陕西师范大学,2001. [6]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M].王福明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7]于建嵘.岳村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9]申恒胜、王玲.乡村政治的悖论与冲突——以公社时期乡村为对象[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8(8). [10]戴俊潭.电视传播与转型期中国农民的意识现代化[D].复旦大学,2004. [11]孙立平.“过程-事件分析”与当代中国国家—农民关系的实践形态[A].清华社会学评论(特辑)[C].厦门:鹭江出版社,2000. [12]郭于华、孙立平.诉苦:一种农民国家观念形成的中介机制[J].中国学术,2002(4). [13]邓宏琴.反省:集体化时代塑造乡村干部群体的运作机制——以山西长治张庄为考察中心[J].开放时代,2009(12). [14]何绍辉.贫困、权力与治理——红村扶贫开发的故事[D].华中科技大学,2011. [15]李里峰.土改中的诉苦:一种民众动员技术的微观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7 (05). [16]李放春.苦、革命教化与思想权力——北方土改期间的“翻心”实践[J]. 开放时代,2010(10). [17]吴毅、陈颀.“说话”的可能性——对土改“诉苦”的再反思[J].社会学研究,2012(6). [18]赵晓峰.公私定律:村庄视域中的国家政权建设[D].华中科技大学,2011. [19]谭同学.乡镇机构生长的逻辑——楚镇水利站、司法所政治生态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4. [20]王俊拴.古代中国的整体国家观及其价值分析[J].政治学研究,1998(2). [21]李连江.中国农民的国家观与依法抗争[A].张茂桂、郑永年:两岸社会运动分析[C].台北:新自然主义公司,2003. [22]李侃如.治理中国:从革命到改革[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23]周作翰、张英洪.“土皇帝”与地方专制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8(3). [24]贺雪峰.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J].开放时代, 2010(10). [25]欧阳静.农民公私观念与国家观念的南北差异——从农民对新闻联播的态度谈起[J].开发研究,2008(2). [26]姜继为.近代农村的政治动员[A].华北乡村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 [27]周作翰、张英洪.农民与国家关系的演变模式及前景[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 [28]徐建国.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减租减息运动中农民的思想变迁[J].党的文献,2008(5). [29]刘一皋.农民动员与社会变迁——华北事变前后之农村社会分析[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 [30]焦长权.政权“悬浮”与市场“困局”:一种农民上访行为的解释框架——基于鄂中G镇农民农田水利上访行为的分析[J].开放时代,2010(6). [31]王德福.农民的国家观念与公共品供给困境[J].中国乡村发现,2012(17). [32]祝天智.农民政治素质培育与有序政治参与[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6). [33]肖唐镖、余泓波.农民政治价值观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五省(市)60村的跟踪研究(1999-2011)[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 [34]课题组.河南省各类农民思想政治意识与价值观念状况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1998(3). [35]游朋杆.正确处理“三农”问题 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6). [36]徐勇.当前中国农村研究方法论问题的反思[J].河北学刊,2006(2). |
[1] |
童志锋. 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集体抗争的政治管制及其逻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31-37 . |
[2] |
陈丹.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探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92-97 . |
[3] |
张云武. 城市农民工的同乡会及其作用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古城同乡会为个案[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55-63 . |
[4] |
黄伟. 建党前后浙籍先进分子群体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91-96 . |
[5] |
刘锐. 空心村整治的实践及其困境——基于某产权改革试点村的实证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71-77 . |
[6] |
郎晓波. “乡—城”迁移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聚居社区治理研究——浙江的个案及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5): 68-72. |
[7] |
彭程;孟彦. 中法马江之战史百年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4): 91-96. |
[8] |
聂洪辉. 社会资本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创业与适应[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54-61. |
[9] |
王寿铭. 简论党支部作为实现农民工组织化的路径选择——以浙江乐清市“霍邱之家”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6): 31-37. |
[10] |
朱海英. “二元秩序”视角下农民市民化路径探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3): 63-67. |
[11] |
余泓波. 内涵与特性:当代中国农民公私观刍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2): 67-73. |
[12] |
胡晓红;赵浚.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1): 90-96. |
[13] |
丁开杰. 农民工社会服务的第三方供给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37-42. |
[14] |
张亚楠. 论瞿秋白的农民利益思想[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77-80. |
[15] |
张旭升;牟来娣.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1): 91-9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