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石。面对居民需求日益分化、公共服务供给低效、社区治理体制不完善等诸多基层治理挑战,如何让智能技术助力社区治理,成为了近年来地方政府推动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举措。本文以西湖区三墩镇“智慧社区”治理创新为观察样本,分析了“智慧社区”建设如何实现推动社区治理从智能化管理迈向智慧化社区治理实践,认为智慧社区治理有助于增强社区治理网络、优化社区治理机制、提升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扩大社区居民参与。与此同时,推进智慧社区治理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好社区参与主体单一、社区角色多重冲突等系列问题。
关键词
智慧社区 /
智能管理 /
智慧治理 /
治理创新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参考文献
[1]李国青.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困境与出路[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
[2]张彭、王轶斌、沈玉梅、李若思.基于城乡统筹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构建智慧社区的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6).
[3]陈国立.智慧社区治理的实践经验与关键问题[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
[4]吴胜武.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J].三江论坛,2013(3).
[5][美]达雷尔·韦斯特.数字政府:技术与公共领域绩效[M].郑中扬译.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6]张丙宣、周涛.智慧能否带来治理——对新常态下智慧城市建设热的冷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2016(1).
[7]杨团.社区公共服务论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8]杨贵华.社区公共服务发展与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J].东南学术,2011(1).
[9]吴素雄.社区社会组织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逻辑与结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5(2).
[10]付诚、王一.公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及对策[J].社会科学战线,2014(11).
[11]田毅鹏、张帆.转型期社区组织的科层化及其走向[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3).
[12]Raymond Williams.Towards 2000[M].London:Chatto and Windus Ltd Publishers,1983.
[13]Ralph P.Hummel.The Bureaucratic Experience: The Post-Modern Challenge[M].New York:M.E.Sharpe,2007.
[14]边正.智慧治理:技术治理和制度治理的内在作用逻辑[J].理论研究,2016(7).
[15]Andres Rasche,G Lenssen.Collective Governance 2.0[J].Corporate Governance, 2010,10(4).
[16]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基于宁波市社区案例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10(1).
[17]陈荣卓.我国社区公共服务创新:地方经验与发展趋势[J].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6(1).
[18]Richard Davis.The Web of Politics: The Internet’s Impact o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ystem[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19]Robert A.Dahl.Democracy and Its Critics[M].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9.
[20]郑永年.技术赋权:中国的互联网、国家与社会[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21]陈天祥.城市社区治理:角色迷失及其根源——以H市为例[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5).
[22]杨异、王续琨.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23]David Rebollo-monedero,et al.Reconciling Privacy and efficient Utility Managemeng in Smart Cities[J].Transactions on Emerging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2014,25(1).
[24]郁建兴.社区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协同作用——以杭州市为例[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4).
[25]贺建军.社区发展的角色困境及其解决路径——一种社会企业的观察视角[J].浙江社会科学,2015(4).
基金
2016年度民政部“社会治理动态监测平台和深度观察点网络建设”项目“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观察点建设”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