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社会治理成为学界和政府关注的焦点。要实现社会的良性治理,关键在于社会公共性重构,也即分化之后的各个行动者如何重新达成共识,重新寻找利益的平衡点。本文以杭州市ZJ小区业主的权利冲突事件为例,研究了当前城市基层社会共识的达成与公共性重构问题,认为权力的干扰和资本的侵蚀是城市社会公共性重构的难点与关键点。当前,中国社会公共性难以达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在于国家、市场和社会的边界模糊不清,社会力量依旧弱小并很难避免国家权力的干扰与市场力量的侵蚀。
关键词
社区治理 /
业主维权 /
公共性 /
重构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参考文献
[1][德]阿伦特.公共性的复权[M].[日]川崎修著.斯日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2][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A].汪晖.文化与公共性[C].北京:三联书店,1998.
[3][日]小滨正子.近代上海的公共性与国家[M].葛涛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4]袁祖社.文化“公共性”的视野与个体生存意义根基之探寻[J].人文杂志,2004(5).
[5]郭湛、王维国、郑广永.社会公共性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夏铸久.公共空间[M].台北: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4.
[7]李明伍.公共性的一般类型及其若干传统模型[J].社会学研究,1997(4).
[8]张静.公共性与家庭主义[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3).
[9]李友梅、肖瑛、黄晓春.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J].中国社会科学,2012(4).
[10]张江华.卡理斯玛、公共性与中国社会[J].社会,2010(5).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流动人口网络社区的文化认同”(13CSH06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