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 1卷 3期
刊出日期:2020-05-15
本刊特稿
政党建设
网络社会
思想政治教育
马克思主义研究
政治与行政
本刊特稿
论风险社会中民主决策的可行性问题
张康之
在20世纪,科学决策与民主决策是在所有决策理论中都得到了充分讨论的决策途径。民主是一种决策手段,但是,在很长一个时期中,人们更多地把民主理解成一种政治生活方式,只是到了20世纪,人们才越来越多地从决策的角度去看民主。从民主理论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一个从关注民主制度到关注民主行动过程的演进过程,协商民主理论将民主是一种行动方式的内涵揭示了出来。即使民主理论实现了这种转变,依然存在着在风险社会中能否成为决策手段的问题。就民主政治本身来看,长期以来未能解决的就是结构性不平等的问题,这可以说是民主理想与实践的冲突,也是民主政治固有的缺陷。既然民主政治存在着这种缺陷,那么,将其应用于风险社会中的决策过程中会不会成为制造社会风险的机制?更不用说去应对社会风险以及危机事件了。风险社会的实质是社会的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也是以社会运行和社会变化加速化的形式出现的,这意味着风险社会中的所有决策都受到时间的规定。就此而言,民主过程对时间的耗费也决定了它不可能被作为一种决策手段而在风险社会中得到应用。
2020 Vol. 1 (3): 4-13 [
摘要
] (
641
) [
PDF
1185KB] (
1097
)
马克思主义研究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70年
龚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为指导,结合当代中国“三农”具体实际,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中国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三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三农”理论,推动了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使亿万中国农民过上小康生活。
2020 Vol. 1 (3): 14-23 [
摘要
] (
539
) [
PDF
1167KB] (
846
)
习近平“为民”思想研究
洪涛,赵晨寅
习近平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中的“为民”思想,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理念,结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形成自己独特的“民本”思想。在实践和探索中,形成了“先调研后决策”的实事求是工作方法以深入人民;形成了“习近平式”群众语言风格以贴近人民;最终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一伟大理论成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2020 Vol. 1 (3): 24-30 [
摘要
] (
617
) [
PDF
1082KB] (
905
)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视域下中国青年社会参与问题研究
胡晓梅
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青年社会参与二者相互促进、辩证统一。从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角度审视,青年社会参与面临青年群体自身素质的局限性、参与内容不够丰富、参与机制有待完善等困境。对此,我们应该把握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对教育青年、青年成长成才、青年工作与环境的要求和内容,以发挥它在青年社会参与中提升青年素养、丰富参与内容、完善参与机制的积极作用。
2020 Vol. 1 (3): 31-37 [
摘要
] (
444
) [
PDF
1077KB] (
756
)
政党建设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邸乘光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作为党内民主建设的核心与根本,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要坚持党员主体地位原则。党员民主权利与党员主体地位密切相关,没有党员主体地位就没有党员民主权利。二是要坚持主体平等原则。党员作为党内生活的主体,在党内生活中具有平等的地位。三是要坚持权利义务统一原则。权利义务统一体现了公平与正义的要求,也是实现权利平等的前提条件。四是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是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应有之义。五是要坚持监督制约原则。没有对党内权力的监督制约,党员民主权利就无法保障。六是要坚持权利法制化原则。健康的民主必然是法制化的民主,法制是民主的保障。
2020 Vol. 1 (3): 38-44 [
摘要
] (
576
) [
PDF
1077KB] (
619
)
党员领导干部廉政风险的透视与防控——基于W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分析
蒿艾莉,麻福水
党的十九大以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充分发挥新体制的治理效能,重拳出击,严惩腐败,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一批腐败分子应声落马。通过对部分违纪违法典型人物蜕变轨迹的案例剖析,发现工作中用权“难全控”、成长中的“沟坎”难逾越、家庭中“公私”难掌度、交友中的“亲清”难厘清是党员领导干部走上蜕变之路的主要风险点。因此,要从扎紧防范“篱笆”、建厚防变“防火墙”、筑牢防腐“堤坝”的要求出发,以教育为先,德育为基,夯实清廉为政思想根基;以严格为要,关爱为本,坚持宽严相济共同护航;以监督为剑,制度为盾,坚持“三不”机制一体推进;以组织为主,家庭为辅,共筑拒腐防变一体联动体系,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廉政风险进行防控。
2020 Vol. 1 (3): 45-51 [
摘要
] (
456
) [
PDF
1094KB] (
810
)
政治与行政
功能性分权与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体系——陈国权教授与景跃进等教授的学术对话
陈国权,卢志朋
政治权力的制约监督一直是政治学的核心命题,关于权力制约监督的思考更是贯穿于近现代政治文明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发展之中。陈国权教授及其团队长期致力于相关议题的研究,系统构建了功能性分权理论体系。2020年3月,陈国权教授约请相关学者进行学术对话,对如何深化中国特色权力制约监督理论体系的研究展开了深入讨论。与会学者分别从功能性分权理论的时代意义、研究对象、核心目标、逻辑演进等角度进行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辨析,并对功能性分权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启发性建议。
2020 Vol. 1 (3): 52-58 [
摘要
] (
645
) [
PDF
1091KB] (
692
)
我国省级政府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测度与评价
徐越倩,李拓
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是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内容。政府治理现代化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个方面,通过构建政府治理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以31个省市自治区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2018年各省市政府治理水平进行测度,结果发现:各省政府治理现代化进程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大多省份在政府治理各领域发展不均衡,高、低分明显;一些省份在政府治理现代化中形成了独特优势。因此,在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要统筹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要依照“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加强统筹协调能力。各地区也应结合省情社情进一步明确对标省份,学习先进经验。
2020 Vol. 1 (3): 59-65 [
摘要
] (
477
) [
PDF
1328KB] (
864
)
网络社会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演化的实证分析——以“B市11·18火灾”为例
张曙光
互联网的出现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习惯,而且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意见表达、观点交汇的平台。当前人类社会处于高风险之中,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经过互联网的放大往往演化为网络舆情。本文以“B市11·18火灾”引发的网络舆情为例,以全网监测数据为基础,从传播媒介、传播过程、舆情焦点三方面对此次网络舆情演化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从传播媒介层面来看,传统媒体在舆情传播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在传播效果上立体媒体的传播效果要超过平面媒体;从信息传播过程来看,政府在其中发挥着关键的主导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传播的内容;从舆情焦点来看,舆情传播中之所以发生舆情焦点偏离,原因在于出现了次生舆情,而次生舆情之所以形成,主要又源于政府行为和公众认知之间的不匹配以及少数媒体的刻意引导。
2020 Vol. 1 (3): 66-75 [
摘要
] (
443
) [
PDF
1845KB] (
649
)
思想政治教育
工匠精神的内涵、价值与培育探析
赵宇飞
工匠精神产生于手工业时代并随着社会实践不断演进,是一种蕴含爱国敬业、真情投入、执着专注、锲而不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道技合一、传承创新等丰富内涵的综合职业素养和精神品质。它的传承和发展契合了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有助于推动中国制造、铸就民族品牌,有助于涵养热爱劳动、敬业乐业、静心专注的社会心态,也有助于丰富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内容。培育工匠精神需要依靠政府、学校、企业、社会等主体,从工匠制度、工匠教育、工匠实践、工匠文化等几方面来协同配合、共同发力。
2020 Vol. 1 (3): 76-82 [
摘要
] (
424
) [
PDF
1079KB] (
913
)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工匠精神的形成
陈金彪
工匠精神具有社会政治属性,不同的社会形态下有不同的工匠精神。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始探索和建设社会主义,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下的工匠精神开始形成。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工匠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开展,传统手工工匠集中向现代工业工匠转变,其劳动方式以及与外界的交流途径也发生了变化。这种时代背景“生产”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匠精神,包括爱国敬业、服务人民的工匠爱国精神,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的工匠担当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工匠合作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制精神,以及刻苦钻研、技术革新的工匠创新精神。这种工匠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保家卫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 Vol. 1 (3): 83-89 [
摘要
] (
443
) [
PDF
1078KB] (
888
)
改革开放以来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王慧敏
改革开放的特殊环境塑造了工匠精神新的内涵和特点。改革的实践增强了工匠精神的开拓性,开放的态度升华了工匠精神的包容性,科技的发展提升了工匠精神的创新性。工匠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它不仅是铸就制造大国的重要秘诀、涵育社会核心价值的关键所在,还是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0 Vol. 1 (3): 90-96 [
摘要
] (
430
) [
PDF
1080KB] (
924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