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 1卷 1期
刊出日期:2020-02-20

本刊特稿 政党建设 法学研究 钱塘视野 经济研究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政治与行政
 
      
本刊特稿
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及其世界性贡献
范希春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继承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把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从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转变为一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世界范围内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天地新境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天下为公,万国咸宁”的公平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观等文化理念,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愿望和时代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已经和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格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020 Vol. 1 (1): 4-13 [摘要] ( 510 ) [PDF 1217KB] ( 1056 )
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方案的理论逻辑与实践向度
董振华,张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决定,形成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国方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我们党在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进行的科学总结和长远谋划。这一中国方案具有深刻的理论逻辑、鲜明的实践向度,能够使治理结构与治理功能相适应,能够立足于中国国家治理的事实而实现国家治理的价值,能够在深刻把握治理规律的基础上追求治理自由,能够通过完善制度实现实然状态向应然状态的转变。
2020 Vol. 1 (1): 14-20 [摘要] ( 605 ) [PDF 1106KB] ( 784 )
从显著优势解读中国现代化成功之道
黄相怀
理解中国的现代化,不能仅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思考,还必须认识到: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之道,一定具有制度性因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必然是制度性因素的内在秘密。这些显著优势作用于中国的现代化,表现出来的既是巨大的能动性优势,又是明确的方向性优势,还是深刻的保障性优势。优势的关键,归根到底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除此之外,自我成长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独特优势,也是中国现代化成功之道的另一个奥秘。从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理解中国现代化的成功之道,对于更加自觉地坚定“四个自信”尤其是制度自信,具有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理论意义。
2020 Vol. 1 (1): 21-28 [摘要] ( 611 ) [PDF 1109KB] ( 892 )
政党建设
工程项目党建:经验、挑战与对策——基于杭州的调查
肖剑忠
工程项目党建是近些年来为了实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的工作,有党员的地方就有党的组织,有党组织的地方就有正常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这一基层党建目标而创造出来的一种重要的基层党建模式。加强工程项目党建,对于补齐基层党建短板、加强市域治理、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等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做好工程项目党建工作,必须解决民工党员不愿亮身份、党务干部业务素质不高等问题。
2020 Vol. 1 (1): 29-37 [摘要] ( 451 ) [PDF 1124KB] ( 550 )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学习劳模的成因分析
臧爱绒
抗日战争时期全党、全社会掀起了向基层和群众学习的热潮,尤其是向各领域的劳模学习,其最直接的原因是为了解决边区旧社会遗留问题的需要;为了解决“不饿死也不解散”的现实需要;为了解决“最差最无秩序最未上轨道”的本领恐慌的政治需要;为了解决“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矛盾需要;为了解决“迎接将来的光明世界”的执政需要。通过3年多自上而下的学习,全党初步掌握了治国方略,初步总结了经济建设规律,深刻懂得了群众路线这条党的生命线,奠定了革命继续前进的物质基础,甚至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经济建设人才、管理国家人才。
2020 Vol. 1 (1): 38-44 [摘要] ( 411 ) [PDF 1112KB] ( 831 )
政治与行政
以政为本:中西比较视野中的西方自由观念
胡其柱
学界多受贡斯当和以赛亚·伯林的影响,从古今积极与消极两种分类,去理解西方自由观念。实际上,贡斯当和伯林的自由分类,只能反映西方自由观念的历史演变,而不能反映其整体特色。从中西比较角度来看,古希腊以来西方自由观念的真正独特之处,在于始终坚持“政治化”的解决路径。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再到近代,西方主流精英不像中国儒、道、佛三教那样,强调以个人内修拯救自己、获得自由,而是努力构建和维护一种政治共同体,借助政治实现个人自由。
2020 Vol. 1 (1): 45-50 [摘要] ( 427 ) [PDF 1098KB] ( 897 )
“引导型自治”:中国基层自治的叙事逻辑——基于中美之间的比较研究
陈科霖,谢靖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之际,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尤其需要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加以阐释,进而借鉴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托克维尔关于“民情”的思想,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历史-行为规范-理性选择”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与美国的基层自治发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集权主义与地方主义、自治匮乏与自治至上、自治行政化与自治多元化的差异形塑了中美不同的基层自治体制。因此,来自西方理论的“基层自治”舶来品,需要针对中国的情境加以改造。通过结合“中”“西”“马”三源流建构“引导型自治”的新时代中国基层自治叙事逻辑,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自治分析话语体系提供参考。
2020 Vol. 1 (1): 51-58 [摘要] ( 555 ) [PDF 1127KB] ( 621 )
资本主义发展新态势:新右翼与新自由主义“专制化”
张莉,来庆立
民粹主义右翼的当前发展出现了一种新趋向:采用自由主义原则,使新自由主义秩序“激进化”。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新自由主义融入民粹主义右翼元素,更凸显了自身的“专制化”,以更“排外”“排他”的态度主张推行自身的经济政策,赤裸裸地进行剥削和掠夺,维护自身利益。总体上看,这一新右翼是新自由主义的“专制化”,也是民粹主义右翼的“生存转型”,支持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纲领,推行自由化;规定并限制国家和政府职能,主张不平等;强调社会传统道德和秩序,为自由市场和等级制辩护,呈现为一种国家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融合。
2020 Vol. 1 (1): 59-66 [摘要] ( 551 ) [PDF 1121KB] ( 976 )
双向互动:基层网格化管理的逻辑转向与反思——以台州市路桥区网格化管理为例
陶建钟,李悟,曹慧
政府与社会关系一直是社会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而浙江当前在全省推广的基层网格化管理实践正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要体现。在既有的认知中,网格化管理的实质在于政府通过网格实现基层政权权力下沉,这是一种行政压缩社会的管制逻辑。与既有认知不同,浙江省台州路桥区网格化管理的实践已经不仅仅表现出管制的逻辑,而是在行政主导下的双重嵌入、在社会自治下的空间拓展中逐渐实现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逻辑,政府与社会之间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网格中实现了管理、服务的供给以及权利诉求的反馈。但是目前网格化管理仍然面临着工具化倾向以及管制与服务关系失衡的不足,未来的深化还需要注重制度建设、树立以服务为导向的治理逻辑以及寻求政社间更广泛的合作。
2020 Vol. 1 (1): 67-72 [摘要] ( 445 ) [PDF 1111KB] ( 571 )
经济研究
新中国70年来财政支农政策的变迁及经验总结
庄三红,黄玉林
财政支农政策是保证农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基础性作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我国财政支农政策经历了艰难起步——结构性调整提高——战略性转变——逐步走向科学化这一漫长的探索过程,四个阶段紧密联系而又各具特色。坚持强农、惠农与富农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重点建设与全面发展的统一三个基本原则是新中国70年来财政支农政策改革的基本经验。未来财政支农政策必须不断完善财政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增强农业科技和人力资源投入、坚持“以法护农”、顺势转变补贴方式、加强财政支农与其他外部投资的互补性。
2020 Vol. 1 (1): 73-79 [摘要] ( 505 ) [PDF 1109KB] ( 805 )
法学研究
劳动关系软法化的补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曹坤鹏,杨云霞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多层、广泛、制度化的重要作用,其中完善劳动关系中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机制成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具有中国特色并拥有广泛实践基础的民主形态,但将其引入到具体部门法的法权化路径尚有待探索。传统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硬法调节形式在新时期劳动关系转向的背景下已经显现出局限性。而运用跨学科分析法学方法论可以得出,软法是克服硬法弊端并具有与劳动关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耦合的治理结构的新的法权路径。同时协商民主作为软法形态对于劳动法律关系软法化转向又具有明显的补充作用,二者可谓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
2020 Vol. 1 (1): 80-88 [摘要] ( 520 ) [PDF 1180KB] ( 732 )
钱塘视野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浙江乡村治理经验
沈阳
在新时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背景下,浙江省通过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形成了以桐乡“三治融合”经验、宁海“小微权力清单36条”经验、象山“村民说事”经验以及安吉“余村经验”等为代表的浙江乡村治理经验。浙江乡村治理经验的主要特点在于浙江省从上到下政治上的坚定性、治理上的创新性以及行动上的群众性。浙江乡村治理经验通过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夯实了农村的基层基础,通过提高基层乡村治理水平保障了农村的社会和谐稳定,通过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业进步、农村美丽、农民幸福。
2020 Vol. 1 (1): 89-96 [摘要] ( 498 ) [PDF 1111KB] ( 761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