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习近平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继承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追求,把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从一种具有终极意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转变为一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世界范围内的伟大社会实践活动,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天地新境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吸收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天下观、“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价值观、“天下为公,万国咸宁”的公平观、“以义为先,义利并举”的义利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自然观等文化理念,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科学构想契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愿望和时代要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已经和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发展格局,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对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
|
关键词 :
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
科学社会主义
|
收稿日期: 2019-12-20
|
|
作者简介: 范希春,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思想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邮编:100031 |
[1] |
鲁杰,刘欢欢. 论《共产党宣言》与人类命运共同体[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 (5): 36-42. |
[2] |
赵金. 《共产党宣言》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阐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 (3): 45-50. |
[3] |
赵华珺,刘建军.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爱国主义的创新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 (2): 84-88. |
[4] |
辛向阳. 科学社会主义视野下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1): 4-8. |
[5] |
赵晓峰;魏华伟. 粮食补贴、村庄共同体与国家认同——试析粮食补贴政策的实践绩效[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3): 82-8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