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引导型自治”:中国基层自治的叙事逻辑——基于中美之间的比较研究 |
陈科霖,谢靖阳 |
|
|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之际,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尤其需要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加以阐释,进而借鉴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托克维尔关于“民情”的思想,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历史-行为规范-理性选择”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与美国的基层自治发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集权主义与地方主义、自治匮乏与自治至上、自治行政化与自治多元化的差异形塑了中美不同的基层自治体制。因此,来自西方理论的“基层自治”舶来品,需要针对中国的情境加以改造。通过结合“中”“西”“马”三源流建构“引导型自治”的新时代中国基层自治叙事逻辑,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自治分析话语体系提供参考。
|
|
关键词 :
基层自治,
“引导型自治”,
中美比较,
叙事逻辑
|
收稿日期: 2019-11-23
|
|
基金资助: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基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18VSJ052)的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陈科霖,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院长助理,深圳大学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国家治理与地方治理;谢靖阳,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基层社会治理。邮编:518060 |
[1] |
杨雪锋,何兴斓,金家栋. 邻避效应的行为逻辑、多重困境及治理策略——基于垃圾焚烧规划选址情景的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 (2): 48-54. |
[2] |
杨银娟,柳士顺. 社会运营许可的获取机制及对我国邻避效应的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6): 42-49. |
[3] |
周盛. 参与式治理的偏好分歧与共识形成机制——基于行为实验的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4): 45-51. |
[4] |
杨银娟;柳士顺. 邻避运动中的政府框架与公众框架整合研究:一个政府沟通机制的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5): 38-44 . |
[5] |
刘力锐. 网络社会的合作治理: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2): 50-56. |
[6] |
叶国文. 地方政治:浙江发展的一种逻辑阐释[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2): 48-53. |
[7] |
申恒胜. 县域社会中的政治整合:变迁与形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4): 58-63. |
[8] |
周盛. 政策网络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开放式决策”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6): 44-49. |
[9] |
范柏乃;胡超君. 地方治理理论视域下PPP模式在中国的运行困境及优化路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6): 33-39. |
[10] |
何显明. 市场化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一个文献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8(5): 53-59. |
[11] |
仇保兴. 提高地方政府运作效率的八大课题(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0, 1(2): 10-1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