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年 1卷 4期
刊出日期:2008-07-28
论文
论文
关于统筹城乡文化资源提升文化生活品质的调查与思考
俞明辉
通过以临安市为个案样本,开展统筹城乡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质的专题调研,提出相应的建议。要努力把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理念贯穿于文化设施布局、文化经费投入、文化生活安排、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等各个方面。
2008 Vol. 1 (4): 4-8 [
摘要
] (
340
) [
PDF
0KB] (
107
)
朱钟毅
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作用,推进代表同选民的关系,扩大民主参与,丰富民主生活,对于形成民主团结、生动活泼、有序参与、依法治市的政治局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政治生活品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杭州市在发挥代表作用的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代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对人大工作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把好代表入口关,提高代表素质;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优质服务;建立有效的活动机制,努力提高工作实效;加强指导,提高代表议案、建议质量;落实保障措施,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
2008 Vol. 1 (4): 9-12 [
摘要
] (
273
) [
PDF
0KB] (
23
)
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杭州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与启示
李一平
改革开放以来,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中,杭州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功的经验。尤其是中共十六大以来,杭州市以推进浙江省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为契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由点到面、由浅入深、有序推进,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为深度激活文化生产力,建设文化名城和生活品质之城提供了新的引擎。
2008 Vol. 1 (4): 13-18 [
摘要
] (
297
) [
PDF
186KB] (
774
)
杭州环境建设的主要成就和经验启示
姚如青
从硬件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投资创业软环境等四个方面看杭州改革开放以来环境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并从应对挑战、和谐创业、立足市情、项目带动、协同推进和优用平台等六个方面揭示杭州走环境立市之路的经验启示。
2008 Vol. 1 (4): 19-23 [
摘要
] (
337
) [
PDF
155KB] (
770
)
新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其成果
董建萍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保持基本的政治社会稳定、同时又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也是今后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大致进程、阶段性特征、主要任务,以及30年来中国政治发展的理性认识成果和实践进步,说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政治建设虽曲折起伏但目标和路径日益清晰,成就不容否定。
2008 Vol. 1 (4): 24-28 [
摘要
] (
479
) [
PDF
0KB] (
9
)
抢占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制高点——关于建设三大平台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考
郭东风
要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必须构筑与之相适应的高能级、高层次的产业发展平台,必须打造全国文化创业产业人才集聚平台,必须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2008 Vol. 1 (4): 29-31 [
摘要
] (
336
) [
PDF
101KB] (
862
)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话题
周奋进
2008 Vol. 1 (4): 32-36 [
摘要
] (
299
) [
PDF
161KB] (
763
)
从杭州困难群体贫困特点看社会救助政策的完善
郎晓波
困难群体的贫困问题是一个关系民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杭州市三个农村和一个社区的入户式调查,在对大规模问卷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困难群体的贫困主要以相对贫困为主、“夹心层”准贫困现象突出、叠加贫困问题严重且贫困的地区差异显著。因此,应当推进和完善目前的社会救助政策,加强对相对贫困的关注,落实分类救助思想,构建多内容、多层次的救助体系,缩小贫困的地区差异,促进社会公平。
2008 Vol. 1 (4): 37-40 [
摘要
] (
354
) [
PDF
145KB] (
902
)
积极推进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的培育发展
李虹
培育发展杭州“美食、茶楼、演艺、疗休养、保健、化妆、女装、婴童、运动休闲、工业美术”等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其核心是构建最具杭州特色的生活品质行业和旅游休闲行业,将其打造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和“东方休闲之都”的品牌和亮点。
2008 Vol. 1 (4): 41-44 [
摘要
] (
370
) [
PDF
135KB] (
772
)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防范机制构建
张玉磊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无直接利益冲突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的一种新形式,它与我们正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通过建立理性健康的心理调适机制、完善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公平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开放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廉洁高效的政府责任机制、公共服务的共享保障机制,可以从根本上防范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
2008 Vol. 1 (4): 45-47 [
摘要
] (
292
) [
PDF
109KB] (
772
)
发达国家环保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特点
岳世平
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立法体现了四大特点:将环境知情权作为公众参与的前提条件;把公众参与权贯穿于环境立法、执法及监督的全过程;公众参与的方式多样、程序完善;公民救济权较完善。这对我国环保公众参与制度的立法改革,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2008 Vol. 1 (4): 48-51 [
摘要
] (
292
) [
PDF
130KB] (
780
)
楔入“破窗效应”营建我国行政监督环境
陈照琳;丁海亮;莫光财
转型期的我国行政监督面临着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全球大气候,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此,应该在分析行政监督环境的相关结构要素的基础上,找出我国行政监督的主要症结,并引入“破窗效应”的思维模式,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多维度上探求既能楔入行政隔离带、链接行政系统的内监督环境,又能营建基于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人文氛围和法制建设框架的外监督环境,进而积极有效地应对、控制和解决由于行政环境恶化所引起的“引爆点”边界问题,实现在阳光监督下的和谐行政氛围。
2008 Vol. 1 (4): 52-57 [
摘要
] (
466
) [
PDF
220KB] (
821
)
西班牙文化印象
杭州行政学院赴南欧考察团
在中国、在杭州正努力建设“和谐文化”的今天,西班牙文化中体现的看似松弛而大师辈出,表面个性却暗含着某些文化发展规律性的东西:即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包含的市民眼光和谐统一;传统文化外在躯壳和现代文化实际活动和谐统一;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和谐”统一,平和的生活追求与人的多样发展和谐统一等文化印象,特别值得品味。
2008 Vol. 1 (4): 58-61 [
摘要
] (
385
) [
PDF
133KB] (
666
)
发展中国家休闲文化建设与政府的引导责任
常楷
通过对承办过世界休闲大会的发展中国家比较分析,认为全球化背景下,开放的理念和经济的变革所带来的国际竞争力是这些国家承办世界休闲大会的主要原因。在消解和超越工具理性和消费主义的症结方面,发展中国家做了积极的探索。中国政府有责任和有能力在创建以人为本的科学的休闲发展观方面成为人们践行的引导者。
2008 Vol. 1 (4): 62-65 [
摘要
] (
478
) [
PDF
131KB] (
768
)
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价值意蕴
茹世青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者,特别是儒家思想家认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所谓“知耻”,无论是对治国还是育人,无论是对改善社会风气,还是提高人的品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立人”、“治教”与“治世”上发挥出“大节”、“大端”的作用。认真分析中国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2008 Vol. 1 (4): 66-69 [
摘要
] (
389
) [
PDF
130KB] (
630
)
试论近代江南市镇的人口城镇化
徐占春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历史悠久,市镇商品经济发达。近代以来,江南市镇传统经济结构和近代工业文明的有机结合,带来了江南市镇人口的城镇化,对改革开放以来,甚至是今后江南地区的城镇化道路选择,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2008 Vol. 1 (4): 70-73 [
摘要
] (
388
) [
PDF
131KB] (
786
)
发达地区农村贫困家庭的现状、成因和出路——对淳安县农村贫困家庭的调查与思考
徐丽雅;王涤;刘东;刘真彩
农村贫困家庭是民生领域关注的重点群体之一。虽然浙江省是较早开展扶贫工作的省份,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但是,浙江省的农村贫困家庭仍是一个不小的群体。我们的研究揭示了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贫困家庭的贫困现状,分析了现行农村扶贫机制的缺陷,提出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期望对于类似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农村贫困家庭进一步走出困境,能够发挥一定的积极意义。
2008 Vol. 1 (4): 74-79 [
摘要
] (
317
) [
PDF
195KB] (
818
)
城乡相融 村企共建:新农村建设的萧山范式
陈菊根;王方
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型新农村建设是当代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机制,积极利用大城市带给郊区型农村的有利条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把握重点,构建好制度基础,才能探索出符合大城市郊区实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新农村建设萧山范式可以为同类地区提供示范,其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008 Vol. 1 (4): 80-84 [
摘要
] (
376
) [
PDF
170KB] (
759
)
构建国家与失地农民理想型互动关系的基础——以浙江余姚市为例
毛协铜
认清国家与失地农民关系的变迁走向,有利于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国家与失地农民互动关系呈现的是一种有冲突倾向的“在场合作型”关系。制度、权威是国家与失地农民互动关系的正式基础,地方性知识是国家与失地农民互动关系的非正式基础。
2008 Vol. 1 (4): 85-88 [
摘要
] (
371
) [
PDF
129KB] (
813
)
进城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调查与分析——基于对浙江省七地民工家庭的实地调查
陈儿;潘孝斌
随着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流动人口家庭化现象越来越普遍,相应地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正成为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对浙江省七个地区民工家庭的实地调查基础上,采取典型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掌握了当前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现状的第一手数据,并通过科学分析为促进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和合理化提出了可行性的设想。
2008 Vol. 1 (4): 89-92 [
摘要
] (
391
) [
PDF
158KB] (
783
)
整合资源,提升实力,开创干教工作新局面——桐庐县干部教育资源整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方劲松
桐庐县对全县干部教育资源进行大整合,围绕硬件整合和软件整合作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党校作为干部教育的主阵地,是整个干教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在宏观上离不开上级管理部门尤其是组织部的指导和协调。
2008 Vol. 1 (4): 93-95 [
摘要
] (
489
) [
PDF
107KB] (
775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