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传统荣辱观的价值意蕴 |
茹世青 |
茹世青,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730070 |
|
|
摘要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荣辱观的理论和实践,有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古代学者,特别是儒家思想家认为,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即所谓“知耻”,无论是对治国还是育人,无论是对改善社会风气,还是提高人的品格,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特别是在“立人”、“治教”与“治世”上发挥出“大节”、“大端”的作用。认真分析中国传统荣辱观,可以为今天的道德教育和社会治理提供借鉴。
|
|
关键词 :
传统文化,
荣辱观,
价值
|
|
|
[1] 顾炎武.日知录集释[M].岳麓书社,1994. [2] 朱熹.朱子语类(十三)[M].中华书局,1994. [3] 傅玄.傅子·仁论[M].上海占籍出版社,1983. [4] 康有为.论语注[M].中华书局,1984. [5] 王先谦.荀子集注[M].中华书局,1988. [6] 支成伟.管子通释[M].泰东图书局,1924. [7] 朱熹.四书集注[M].岳麓书社,1987. [8] 康有为.孟子微(六)[M].中华书局,1987. [9] 温克勤.传统荣辱观述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10] 樊浩.耻感的适德哲学意义[N].光明日报,2006-10-30. [11] 窦炎国.儒家传统荣辱观及其当代价值[J].道德与文明,2006(3). [12] 高兆明.耻感与存在[J].伦理学研究,2006(3). [13] 杨伯峻.论语译注(简体字本)[M].中华书局,2006. [14] 长兴学记·桂学答问 万木草堂口说[M].中华书局,1988. [15] 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2005. [16] 陆九渊.陆九渊集(三十二)[M].中华书局,1980. [17] 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
[1] |
陶林. 毛泽东民主观及当代价值新探[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28-33 . |
[2] |
邓远秀. 以异化劳动范畴透视剩余价值理论的生成——兼论《资本论》中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74-79 . |
[3] |
包心鉴. 论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现代化价值指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2): 4-12. |
[4] |
李传军. 论网络民主在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价值定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78-83 . |
[5] |
余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比较——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4-10. |
[6] |
胡锦光. 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6): 4-12. |
[7] |
孙继伟. 论中国模式、中国优势与中国问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4): 55-61. |
[8] |
陶自祥. 仪式恪守与价值异化:农村“亲迎”婚俗的嬗变——基于豫西古村“耍女婿”婚俗的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4): 77-82. |
[9] |
王艳玲;梁明. 自媒体时代“人文精神”的缺失与构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3): 74-78. |
[10] |
王雅君. 新型村务契约化管理的实践价值与扩展方向——以杭州市宁围镇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6): 61-65. |
[11] |
徐浩然. 西方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研究中的“价值负载”[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25-30. |
[12] |
吴建华.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民文化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28-31. |
[13] |
顾新东;孔繁斌. 企业伦理的再审视:超越私人领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1): 75-79. |
[14] |
叶敏. 中国式网络民主:作为自上而下的国家建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 56-64. |
[15] |
张树华. 国际视域下中国政治发展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1): 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