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楔入“破窗效应”营建我国行政监督环境 |
陈照琳;丁海亮;莫光财 |
陈照琳,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100081;丁海亮,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行政管理学专业2007级研究生,100081;莫光财,中铁大桥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332001; |
|
|
摘要 转型期的我国行政监督面临着一个复杂的、多元化的全球大气候,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此,应该在分析行政监督环境的相关结构要素的基础上,找出我国行政监督的主要症结,并引入“破窗效应”的思维模式,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多维度上探求既能楔入行政隔离带、链接行政系统的内监督环境,又能营建基于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人文氛围和法制建设框架的外监督环境,进而积极有效地应对、控制和解决由于行政环境恶化所引起的“引爆点”边界问题,实现在阳光监督下的和谐行政氛围。
|
|
关键词 :
行政监督,
行政监督环境,
破窗效应
|
|
|
[1] 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中山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美]怀特.行政学概论[M].刘世传.商务印书馆,1947. [3] 谢凌玲,郑彦良,闫洪芹.我国公务员道德建设现状调查[J].中国行政管理,2008(1). [4] 方军.问题与消解:科学发展观视野下中国农民的政治参与[J].中国行政管理,2008(3). [5] 崔剑仑.论当代行政监督[D].吉林大学,2004. [6] 施青军.中国特色的绩效审计探索[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7] [美]德怀特·沃尔多.政治学:传统、学科、专业、科学、事业[A].政治学手册(上卷)[C].商务印书馆,1996. [8] 关蓉晖.论诚信的经济观[J].中国行政管理,2008(1). [9] [美]罗伯特·普特南.使民主运转起来[M].王列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
[1] |
杨银娟;柳士顺. 邻避运动中的政府框架与公众框架整合研究:一个政府沟通机制的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38-44 . |
[2] |
黄小钫. 论国家治理的民主意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39-44 . |
[3] |
李韬;吴思红. 理性官僚制建构与中国行政文化转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40-46 . |
[4] |
刘静;韩冰. 中国传统国家治理理念及其现代价值[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 42-47. |
[5] |
张玉磊. 整体性治理理论概述:一种新的公共治理范式[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5): 54-60. |
[6] |
李紫娟. 习近平国家治理现代化思想[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4): 15-19. |
[7] |
李一. 网络社会治理的逻辑起点、运作机制和界域指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40-46. |
[8] |
刘力锐. 网络社会的合作治理: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50-56. |
[9] |
叶国文. 地方政治:浙江发展的一种逻辑阐释[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2): 48-53. |
[10] |
申恒胜. 县域社会中的政治整合:变迁与形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 58-63. |
[11] |
周盛. 政策网络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以杭州市“开放式决策”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6): 44-49. |
[12] |
李敏杰. 论国外政府管理的理论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5): 27-31. |
[13] |
郭泰鸿. 再论“宽进严管”[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 87-90. |
[14] |
邹建锋. 德建政府:先秦时期中国行政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37-42. |
[15] |
刘翔. 法团主义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43-4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