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 1卷 3期
刊出日期:2010-05-28

论文
 
      
论文
凡是真理必须坚持——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
倪德刚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有五个基本内涵:一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当中的普遍真理。二是正确的东西就是真理,大真理也好,小真理也好,整体真理也好,部分真理也好,凡是真理都应该坚持。三是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四是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不怕批评,它是批评不倒的。五是真理必须与实际结合才有力量。认识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对于我们进一步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创新,至关重要。
   
2010 Vol. 1 (3): 4-6 [摘要] ( 422 ) [PDF 127KB] ( 869 )
浅析马克思对官僚制的论述
楼栋
马克思认为官僚制不过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一般工具,与国家相同,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官僚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认为官僚制具有形式主义,特殊化,神秘化的特征。它并不是普遍利益的代表,而是与市民社会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马克思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的政治实践。巴黎公社打碎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废除了资产阶级的官僚制度,确立了人民管理国家的民主制度。
   
2010 Vol. 1 (3): 7-10 [摘要] ( 440 ) [PDF 149KB] ( 980 )
党性修养与执政党历史使命
王兆铮
党性修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发扬的传统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正在探索中不断前进,我们要针对新的实际,特别是把握机遇、应对挑战的关节点上把握好、发挥好,自觉而坚定地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责任。
   
2010 Vol. 1 (3): 11-15 [摘要] ( 559 ) [PDF 169KB] ( 773 )
社会生态视阈中的参政党发展及功能调适优化
陈建中
鉴于我国社会生态呈现的“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特点,参政党发展及功能调适优化是一个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在以系统论为方法论指导,解读社会生态系统与参政党科学发展及功能发挥之间的内在关联性的基础上,探索了进一步促进参政党发展和参政党功能调适优化的实现途径。
   
2010 Vol. 1 (3): 16-20 [摘要] ( 365 ) [PDF 190KB] ( 845 )
论党早期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历史经验
龚上华;柯红波
密切联系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的经验。在党的早期,幼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多次起伏,在党如何树立形象、如何争取民众、如何借助国共合作的契机发展党群关系等几个方面获得了十分丰富的经验教训。总结和借鉴党在这一时期构建党群信任关系的历史经验,对当前构建和谐党群信任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010 Vol. 1 (3): 21-24 [摘要] ( 520 ) [PDF 150KB] ( 861 )
西湖龙井茶,让杭州更美好
何关新
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城市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隋朝以来,杭州与茶叶结下不解之缘;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的方面,可谓源远流长,久盛不衰;西湖龙井茶是特殊自然环境、品种资源和炒制工艺的结晶;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城市绿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西湖龙井茶是杭州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0 Vol. 1 (3): 25-29 [摘要] ( 427 ) [PDF 172KB] ( 849 )
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的SWOT分析
郭立伟;沈满洪;魏;楚
静脉产业是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废弃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及威胁进行了SWOT分析,认为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既有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同时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总体而言,优势大于劣势,机遇多于挑战。杭州市发展静脉产业,对于促进杭州市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杭州市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 Vol. 1 (3): 30-36 [摘要] ( 395 ) [PDF 265KB] ( 1005 )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企业衍生机理研究
祝青
这是一种关于企业衍生学的全新理论规划。通过对企业衍生的内在机理的刻画,为产业集群生成、演化、发展规律的研究,获得了一种更加完整而科学的理论解释。
   
2010 Vol. 1 (3): 37-41 [摘要] ( 375 ) [PDF 167KB] ( 885 )
日本京都应对高铁影响的做法与启示
姚如青
京都是日本最为重要的城市之一,杭州与京都存在包括区位特征、行政层级、教育资源、历史沉淀和宗教文化在内的相似性。1964年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通,京都通过建设文化首都、发展旅游产业、推进“产学研”互促和着力保护城市景观,较为成功地应对高铁带来的影响。杭州可从推进城市品牌特色化和国际化、用足用好旅游行业发展的黄金期、更加重视发挥教育资源的作用和推进高铁枢纽地区的发展方面借鉴京都的做法。
   
2010 Vol. 1 (3): 42-45 [摘要] ( 420 ) [PDF 182KB] ( 990 )
后危机时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途径
柯健
中国成功战胜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的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巩固战胜国际金融危机的成果、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举措。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内涵。后金融危机时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优化和调整经济结构,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谋福利。
   
2010 Vol. 1 (3): 46-51 [摘要] ( 391 ) [PDF 223KB] ( 812 )
美国宗教政治的基本经验
谢振东
在关注美国宗教与民主政治关系的同时,去分析宗教信仰对美国政治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不了解美国宗教就不理解美国这个国家,因在这个国家里,处于主导地位的基督教文化长期影响美国的政治,但是我们发现911之后这一传统模式正在迅速改变,其他宗教文化正在快速渗入到美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之中。这种趋势对美国的民主政治到底有多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预测美国未来政治发展的走向。
   
2010 Vol. 1 (3): 52-56 [摘要] ( 425 ) [PDF 185KB] ( 1206 )
契约论思想的宗教之维
曹龙虎
作为近代西方社会世俗化、理性化运动的产物,社会契约论思想在其产生时就表现为对传统基督教思想的颠覆,但是作为一种思想理论或意识形态,两者所根植的政治文化却有着惊人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以社会契约论思想和基督教思想为研究对象,试图追溯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宗教维度。以个体的自然平等和自由意志为理论基石的近代社会契约论思想与基督教思想中对个体灵魂独立性的承认和上帝之下人人平等的理念具有耦合性和一致性,基督教价值观念是一种深层次的政治文化积淀,是普通西方人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的基础,社会契约论思想的理论预设和价值前提来自于基督教思想。
   
2010 Vol. 1 (3): 57-63 [摘要] ( 382 ) [PDF 232KB] ( 859 )
超越“有为—无为”:对服务型政府的历史审视
胡重明;马飞炜
学界所探讨的“有为论”和“无为论”无疑成为了关于政府行为逻辑的一种解释构架,而当下的政府管理理论要求超越二者选其一的简单讨论。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公共行政呈现出公共性价值不断凸显的过程,而正是基于追求共同的公共利益的价值理性,才能使政府超越以往对于“有为”与“无为”的工具层面的过分争论,进入到符合时势变化和改革需求的新的论域。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协作治理模式,过去“中心—边缘”式的社会治理结构将被多元网络治理结构所取代。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将努力化解过去传统行政理论中“有为论”与“无为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使政府与其他多元主体基于对公共利益的共同关切,在合作理性下达成民主的政治认同,共同解决所面临的公共问题。服务型政府因而是“有为”的诚信的法治政府,同时又是“无为”的有限的责任政府。
   
2010 Vol. 1 (3): 64-68 [摘要] ( 386 ) [PDF 192KB] ( 841 )
行政人员责任悖论:维度考量及回归路径
曾婧婧
传统视域下,为实现行政人员责任总倾向于以“人性善”、“人性恶”作为逻辑思考起点,从而得出“制度论”和“道德论”两种不同的思维倾向。单一的理解维度并不是现实的真实反映,使得行政责任所不可避免的逻辑困境和矛盾冲突不经意地被忽视了。行政责任的内在逻辑悖论和自相矛盾的行为选择,从根本上抑制了整齐划一的行政责任体系的形成,也限制了行政人员负责任的行为,增加了行政责任回归的难度。调整一下视角,以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作为分析的视角,从权利、组织、体制三维度审视,揭示行政人员责任实现的基本困境,顺着其内在理路和意蕴的领悟,找到实现行政人员责任回归的路径。
   
2010 Vol. 1 (3): 69-74 [摘要] ( 373 ) [PDF 209KB] ( 744 )
论郁达夫的新闻正义观
刘鹤
郁达夫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新加坡从事新闻编辑工作,发表了大量的新闻社评、政论等文章,表达了他追求真理、呼喊人类正义的新闻良知。从郁达夫的舆论观、民族气节观和传播良知的新闻正义观,分析那个特定时代背景下郁达夫的新闻思想。
   
2010 Vol. 1 (3): 74-77 [摘要] ( 356 ) [PDF 145KB] ( 847 )
对“发展”的后现代反思性研究——读沃勒斯坦《否思社会科学》
葛亮
以1945年为界,沃勒斯坦将“工业革命”和“发展”视作同一事物的不同变种,无论是“发展”还是“工业革命”只不过是一种社会形态的代名词。相较于“工业革命”,“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的产物。19世纪之前,欧洲各国普遍经受了动荡的社会局势,与此同时,自然科学作为理性化的产物在欧洲开始发展。以此为背景,“发展”作为一种理性化的尝试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自此,在社会科学上百年的历史当中,“发展”一直作为理性化的产物禁锢着社会科学从业者。除此之外,“发展”意味着“更多”与“平等”,但沃勒斯坦发现,当两者相冲突时,主体总是将“发展”等同于“更多”,“平等”则被选择性地忽视了。沃勒斯坦在该书中以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以及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后发国家为例,揭示了“发展”背后一直隐含的民族—国家界限,但他的这种批判相较其他学者显得温和、非激进,他意欲发展而不是颠覆这种界限。他从意识形态和社会科学两个角度将“发展”的概念置入到研究对象的角度进行了反思性的考查,前者实质上是一个在不同时空拥有不同变量的为国家辩护的概念,后者则是一个永远无法证伪和证实的神话或者说是历史哲学。
   
2010 Vol. 1 (3): 78-81 [摘要] ( 375 ) [PDF 164KB] ( 797 )
粮食补贴、村庄共同体与国家认同——试析粮食补贴政策的实践绩效
赵晓峰;魏华伟
粮食补贴政策原本是国家为了持续缓和及改善与农民之间的关系而推出的。虽然从短期的实践绩效来看,粮食补贴政策有效发挥了预期中的良好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则既不利于农民村庄共同体意识的维系,不利于农村新型和谐社区的构建,也不利于国家政权合法性形象的持续改善。为了赢得国家、集体、农户三者共同利益长期的最大化,必须加大、加快探索粮食补贴支农方式制度变革的力度,而一个可能的探索方向是“保存量,留增量”。
   
2010 Vol. 1 (3): 82-85 [摘要] ( 403 ) [PDF 194KB] ( 729 )
社区民主与海星型社区网络的创建和发展——对北京回龙观社区网运作方式的分析
王莹
社区民主是我国改革逐步深入后的一项必然要求,网络民主的发展为社区民主建设提供了一条可供借鉴的路径。从海星组织的理论模型出发,找到网络民主力量发展壮大的依据,再通过联系现实中北京回龙观社区网的运作实例,总结出海星型社区网络的创建和发展路径。
   
2010 Vol. 1 (3): 86-89 [摘要] ( 387 ) [PDF 162KB] ( 799 )
信息化与劳动力就业:国内文献综述
孙立波
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信息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出现了一些相关成果。在从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就业方式和劳动力市场等几个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观点综述的基础上,对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价。
   
2010 Vol. 1 (3): 90-96 [摘要] ( 422 ) [PDF 232KB] ( 968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