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越“有为—无为”:对服务型政府的历史审视 |
胡重明;马飞炜 |
胡重明,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邮编:3210042 马飞炜,浙江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邮编:3210042 |
|
|
摘要 学界所探讨的“有为论”和“无为论”无疑成为了关于政府行为逻辑的一种解释构架,而当下的政府管理理论要求超越二者选其一的简单讨论。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公共行政呈现出公共性价值不断凸显的过程,而正是基于追求共同的公共利益的价值理性,才能使政府超越以往对于“有为”与“无为”的工具层面的过分争论,进入到符合时势变化和改革需求的新的论域。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协作治理模式,过去“中心—边缘”式的社会治理结构将被多元网络治理结构所取代。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将努力化解过去传统行政理论中“有为论”与“无为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使政府与其他多元主体基于对公共利益的共同关切,在合作理性下达成民主的政治认同,共同解决所面临的公共问题。服务型政府因而是“有为”的诚信的法治政府,同时又是“无为”的有限的责任政府。
|
|
关键词 :
服务型政府,
有为,
无为,
公共利益,
协作治理
|
|
|
[1] 何显明.政府与市场:互动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变迁——基于浙江现象的个案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6). [2] [英]托尼·赛奇.邵明阳译.盲人摸象:中国地方政府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4). [3] 何显明.顺势而为:浙江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演进逻辑[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 刘星.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康之.走向合作治理的历史进程[J].湖南社会科学,2006(4). [6] [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张成福译.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 张康之.论不确定条件下的组织活动[J].理论探讨,2008(5). [9] 张康之.论信任的衰弱与重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8(1). [10] 金太军.论政府公共管理责任的承担[J].行政论坛,2008(1). |
[1] |
谷志军. 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新模式——基于浙江省庆元县异地便民服务中心的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57-62 . |
[2] |
郭美星. 《老子》哲学“德”论探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4): 85-90. |
[3] |
邵青. 社会建设视角下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述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91-96. |
[4] |
陈第华. “利益人”论域中的行政自由裁量行为:动因与控制 □ 陈第华作者:陈第华,福建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邮编:350007 摘 要:自由裁量权作为一种非羁束性的权力,其行使的效果与公共行政人员的人性基础息息相关。行政人员作为有着复杂利益追求的“利益人”,他的自由裁量行为既可能以权谋私,也可能是公益取向。由此,必须从行政人员“利益人”的实然人性出发,通过彰显行政人员的德性和完善制度规范两个维度内外兼施,确保裁量行为的公益性。 关键词:公共行政人员 行政自由裁量行为 “利益人” 公共利益 中图分类号:D9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10)01-0053-05 一、“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的实然人性假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 53-57. |
[5] |
张岚. 基于公民需求导向的公共服务[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 63-66. |
[6] |
费月. “多中心”治理模式在公共服务型政府中的运用[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4): 75-81. |
[7] |
李嘉娜. 论公益征收制度视野中的公共利益及其判明标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6): 66-69. |
[8] |
李靖. 重新解读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1(5): 79-8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