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息化与劳动力就业:国内文献综述 |
孙立波 |
孙立波,中共杭州市委党校人口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邮编:310024 摘 要: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信息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出现了一些相关成果。在从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就业方式和劳动力市场等几个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观点综述的基础上,对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价。关键词:信息化 就业 影响 综述中图分类号:C9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43(2010)03-0090-07 |
|
|
摘要 近些年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关注信息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出现了一些相关成果。在从就业数量、就业结构、就业质量、就业方式和劳动力市场等几个方面对这些成果进行观点综述的基础上,对研究成果作了简要评价。
|
|
关键词 :
信息化,
就业,
影响,
综述
|
|
|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信息化条件下的就业问题研究》(批准号:07CJL008) |
[1] 周宏仁.如何以信息化推进就业[J].中国信息界,2007(1). [2] 乔晓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结构的影响[J].统计与决策,2005(8). [3] 郑丽琳、马成文.信息产业:缓解就业压力的突破口[J].中国国情国力,2007(6). [4] 张敏.信息产业对我国劳动就业的影响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5). [5] 蔡跃玲.如何面对信息时代就业的挑战[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5). [6] 杨晶、任玲.信息时代的就业:挑战与对策[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7] 杨宜勇.扬长避短:发挥信息化对就业的“增补效应”[N].北京青年报,2005-03-03. [8] 周振华.信息化战略与就业战略的协调推进[J].开放导报,2004(4). [9] 黄燕芬、顾严、杨宜勇.信息化与我国“十一五”期间的就业[J].中国经贸导刊,2006(19). [10] 吉力根、金秀花.信息化与就业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04(9). [11] 姜奇平.信息化与就业的战略结合点[J].互联网周刊,2004-4-12. [12] 罗润东.信息化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N].光明日报,2003-7-2. [13] 鲁志强.信息化背景下的就业[A].第三届国家信息化论坛报告[C],2004. [14] 陈皓.信息化对北京市就业的影响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2. [15] 雷小清.信息化背景下的服务业发展[J].当代财经,2006(8). [16] 罗琼、徐盈之.信息化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与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7(1). [17] 杨伟国、曹艳苗.信息技术对就业影响的微观透视[J].中州学刊,2006(3). [18] 高远忠.信息技术对劳动力市场发展影响及对策[J].情报探索,2001(12). [19] 宋建.信息化为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分析提供了一个高效平台[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20] 安国启、邓希泉.社会结构调整和信息社会中的中国青年就业[J].中国青年研究,2007(11). [21] 黄连兵.实施信息化就业打造就业服务新篇章[J].科学咨询,2008(8). [22]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带动科学研究所.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统筹城业就业)(就业蓝皮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23] 陈玉宇、吴玉立.信息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个人电脑使用回报率的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8(4). [24] 杨家珍、王飞鹏.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劳动,2001(2). [25] 余园.信息技术与女性社会分工变迁分析[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5). [26] 李卫宁.信息化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J].企业经济,2001(5). [27] 肖文海.新技术革命对就业的影响与我国就业政策的选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4). [28] 丁华军.我国信息化进程中促进就业的对策思考[J].市场论坛,2006(4). [29] 胡鞍钢.中国如何利用信息化创造就业[A].第三届国家信息化论坛报告[C],2004. [30] http://cfcn.pub.zjol.com.cn/08cfcn/system/2008/11/22/015001313.shtml. [31] 端宏斌.网络经济参与“保就业”之战[J].西部论丛,2009(3). [32] 佟晶石.论信息技术人才的社会流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33] 罗润东.信息化对就业的六大影响[J].劳动保障通讯,2003(8). [34] 杜蓉.论信息技术与劳动力资源[J].信息化建设,2002(5). [35] 徐章辉、王艺明.中国信息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开发战略[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4). [36] 李丰乾.浅析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变革趋势[J].人才资源开发,2004(8). [37] 刘强.我国信息化进程中的劳动就业[D].博士学位论文,2006. [38] 孙立波.信息化对劳动力就业影响的理论探析[J].情报科学,2005(9). |
[1] |
黄伟. 建党前后浙籍先进分子群体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91-96 . |
[2] |
余泓波. 中国农民国家观研究:主题、方法与展望[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 90-96. |
[3] |
彭程;孟彦. 中法马江之战史百年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4): 91-96. |
[4] |
张书林. 2010-2014党内民主研究新进展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88-96. |
[5] |
张鸣. 委托代理视域下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32-38. |
[6] |
梁春阳. 我国各地区官方微博综合绩效的指数法测评——兼析少数民族地区官方微博综合绩效现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39-49. |
[7] |
金卉. 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市的调查[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66-72. |
[8] |
陶林. 论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转型时期俄罗斯经济的双重影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1): 35-40. |
[9] |
胡晓红;赵浚.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1): 90-96. |
[10] |
温晓薇. 企业微博应用及其影响力机制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62-68. |
[11] |
汤美芳;沈正中. 杭州市地铁一号线对住宅及居民生活的影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 31-38. |
[12] |
童;馨;王皓白;陈雪颂. 杭州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87-90. |
[13] |
张旭升;牟来娣.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1): 91-96. |
[14] |
刘明厚. 网络民意在我国政策议程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影响路径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6): 60-65. |
[15] |
王玉栋. 集体行动何以可能?——2004-2008年间国内关于“集体运动”主要学术论文的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5): 90-9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