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 1卷 2期
刊出日期:2012-03-28
论文
论文
再论宽进严管
郭泰鸿
2012 Vol. 1 (2): 4-4 [
摘要
] (
406
) [
PDF
479KB] (
900
)
园区共建是推动我国省区合作发展的重要抓手
陈耀
区域经济合作能导致区域利益的帕累托改进,从我国区域合作的现实来看,要把产业园区的合作共建作为有效推动跨省区合作的主要抓手。这样可以有力促进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中西部工业化进程,提升整体经济发展效率。园区共建要实现各方利益的共赢,关键在于建立和创新区域合作机制。
2012 Vol. 1 (2): 10-12 [
摘要
] (
415
) [
PDF
120KB] (
802
)
县级民间剧团产业化发展对策研究——以嵊州市民营越剧团产业化发展为例
袁秋飞;邢明霞
嵊州市民营剧团具有体制、规模和人才等自身优势,也具有市场优势和环境优势。其演出产业经过产业复苏和阵痛,正处于产业提升期。民营剧团虽然存在着剧目原创能力薄弱,演员供给不足,演出市场空间有限,市场营销手段落后等问题,但浙江嵊州市通过改革创新,加大政府扶持、提高效益管理、拉长产业化链条等对策,使其风生水起,蓬勃发展。
2012 Vol. 1 (2): 13-17 [
摘要
] (
410
) [
PDF
177KB] (
848
)
关于反腐倡廉机制建设科学化的几个问题
姚桓
腐败是指公职人员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从而严重违反公职行为规范并造成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科学理性地认识腐败与反腐败斗争是反腐倡廉取得实效的前提。文章从反腐倡廉科学化的要求出发,分析了现阶段腐败现象的特点和可治理性,提出了对腐败采取高压态势、全面部署反腐倡廉、综合治理等问题。
2012 Vol. 1 (2): 18-21 [
摘要
] (
479
) [
PDF
154KB] (
768
)
农村党组织公共服务职能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一种个案经验的分析
付建军
农村社区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下沉要求农村党组织进行功能转型,建设公共服务职能。豫西Z村党组织在公共服务职能建设中进行了创新实践,表现为“民事村办”服务机制、实施“金喇叭”和“金钥匙”工程三个方面,形成了以服务为导向、党员为主体、村民为动力三位一体公共服务建设的个案经验。总体来看,Z村党组织创新实践的个案经验属于自我生长型的草根经验,这种草根经验不同于政府主导型经验,它来源于农村和农民,在实践中更具有生命力和适用性。
2012 Vol. 1 (2): 22-25 [
摘要
] (
434
) [
PDF
154KB] (
730
)
农民工入党:意义、模式与对策
肖剑忠
农民工入党是基层党建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做好农民工入党工作有多方面战略意义。当前发展农民工入党主要有四种实践模式:流出地党组织直接发展入党、流出地党组织驻外地流动党员支部发展入党、流入地企业党组织发展入党、流入地社区党组织发展入党。为进一步做好农民工入党工作,必须树立全局观念,按照统筹城乡区域党建工作的思路,因地制宜地组合选择各种农民工入党模式,并创新农民工入党工作的制度和举措。
2012 Vol. 1 (2): 26-30 [
摘要
] (
535
) [
PDF
179KB] (
825
)
改革顶层设计应有顶级研究改革的智囊机构
祝福恩
“十二五”任务能否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完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能否顺利,完全取决在后改革时期的改革进程及成败。中央文献及中央领导多次要求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为此应从速建立研究改革的顶极智囊机构,为改革提供顶级的对策建议,以防在改革攻坚阶段走弯路。
2012 Vol. 1 (2): 31-34 [
摘要
] (
386
) [
PDF
153KB] (
786
)
没有“政治”的底层政治——评帕萨·查特杰的《被治理者的政治》
高自刚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底层研究”学派作为一种后殖民地历史研究学派,主张摒弃在传统史学中编纂的精英主义话语,力图从底层即人民的角度重写殖民地和后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史。作为印度底层研究的主将,帕萨·查特杰教授以其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展示了印度底层社会运作的政治图景,即呈现出“被治理者的政治”或者是作为被作为的“政治社会”的逻辑。但是与谋求权力的上层精英阶层对政治的运作相比,底层关注的是谋求自身的利益,是基于非政治的理由来参与政治。
2012 Vol. 1 (2): 35-38 [
摘要
] (
401
) [
PDF
158KB] (
849
)
论公共管理的二重性:“公共”和“管理”的冲突与整合
陈国营;何晓柯
公共行政在发展过程中摇摆于政治科学与管理科学之间,其公共性、管理性和目标之间存在巨大张力,困扰着公共行政的定位和发展。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公共管理对公共行政之政治和行政进行了整合,并具有二重性——公共性与管理性。公共性是公共管理区别于工商管理或企业管理的本质属性,要求在实践过程中追求公共利益,捍卫民主等宪政价值。管理性更多涉及技术层面,要求不断提高效率,追求卓越。公共性和管理性这二重性要求公共管理在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宪政价值的基础上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技术,以提升公共管理的绩效,维护公共性。
2012 Vol. 1 (2): 39-43 [
摘要
] (
402
) [
PDF
183KB] (
969
)
虚实之间:群体性事件与公共领域之重建
郑维伟
公共领域是共和主义传统的核心命题。阿伦特对公共领域的反思,对于共和主义的当代复兴颇具范式意义。私人财产、法律以及公民进入公共领域的勇气共同维系公共领域之存续。以群体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社会抗争是公民自行打开公共领域的集体行动。网络公共领域必须与现实的公民社会和政治实体进行良性互动才能富有行动力量,否则会导致政治犬儒主义,使公民沦为影子人。
2012 Vol. 1 (2): 44-49 [
摘要
] (
419
) [
PDF
213KB] (
828
)
农民上访的类型及其变化机制探析——基层治理的视角
桂华
在对“东县”四年的农民上访材料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将农民上访区分为抗争型、揭发型、求助型与非治理型四种类型,并分析了每种类型的性质与变化。本研究有两个目的,一是描述农民上访到底是什么状况;二是回答农民上访到底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研究证明农民上访不是“抗争”所能够概括的,求助型上访与非治理型上访都是诉诸于政府的“善治”,农民上访不能被化约“政府侵犯农民权利”,税费改革前后农民上访形势的变化说明,农民上访是与基层治理直接相关的,基层体制改革以及农村政策调整推动了农民上访的变化。
2012 Vol. 1 (2): 50-56 [
摘要
] (
474
) [
PDF
313KB] (
976
)
新时期杭州社区建设的成就与特点
陈宇
新时期的社区建设是在单位制、街居制向社区制转轨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杭州通过合理划分社区、推进“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体制变革、夯实社区党组织建设、推进市场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民主自治等一系列举措,使杭州社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以政策法规、民主民生、公共服务、社区党建、协同治理推进社区建设集中体现出杭州社区建设的主要特点。
2012 Vol. 1 (2): 57-61 [
摘要
] (
420
) [
PDF
183KB] (
754
)
中产阶层的网络表达:以“微博”为例
金卉;范晓光
利益表达是中产阶层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近年来,借助于“微博”去实现利益诉求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然而,中产阶层的大量表达并未真正实现其诉求目标,网络信息的“去中心化”,使得很多中产阶层陷入“信息的泥潭”;中产阶层的“夹心层”化,也使其网络表达无法避免“情绪化”。 由此,有关部门要加强主流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实现信息的互通有无;加强利益诉求渠道的扩容,建立多元的矛盾疏通体系;增强对意见领袖微博的治理,用技术手段进行监测;优化对网络谣言和不实信息的控制和疏导。
2012 Vol. 1 (2): 62-65 [
摘要
] (
415
) [
PDF
185KB] (
802
)
浅析互联网对社会整合的影响
雷鸣
文章分别从互联网对社会分层的影响、互联网对社会资本的影响、互联网对民主政治的影响这三个不同的维度分析了当前中国社会中互联网对现实社会整合的作用。通过对相关数据和典型案例的剖析认为,互联网既有促进社会整合的一面,也有侵蚀社会整合的一面。要发挥互联网的正面作用,需要从技术、法律、道德三个角度来规范其运行,依靠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来促进其完善。
2012 Vol. 1 (2): 66-71 [
摘要
] (
458
) [
PDF
212KB] (
995
)
王阳明“万物一体”论之生态意蕴
任健
王阳明“万物一体”思想包含两层意蕴:一体之仁和良知仁性。由此二者可推衍出三层生态意蕴:自然生态、心灵生态和政治生态意蕴。自然生态强调万物和谐共生,心灵生态追求、心灵的和谐愉悦,政治生态则突出为政以民为本。三者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阳明“万物一体”论之生态蕴含。此生态意蕴对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道德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有较大的启示作用。
2012 Vol. 1 (2): 72-76 [
摘要
] (
486
) [
PDF
193KB] (
1065
)
天人关系:和谐社会的基石——池田大作人类和谐观管窥
曾建平
池田先生认为,人类和谐是人类的现实目标和终极追求,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皆应以和谐为核心。和谐社会的基石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危机在于人类抛弃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联系。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需要依循中道原则特别是依正不二的原理,需要进行人的革命。
2012 Vol. 1 (2): 77-83 [
摘要
] (
443
) [
PDF
244KB] (
921
)
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途径研究——以桐庐县为例
徐金有
农业产业集群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创新,也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重要支撑。如何培育发展农业产业集群,提升农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乃至整个县域经济的城乡融合能力,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都需要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总结。通过结合桐庐县农村产业经济发展的实际,在论述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必然选择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桐庐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优势和制约因素,并重点探寻了桐庐县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与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机制和途径。
2012 Vol. 1 (2): 84-90 [
摘要
] (
447
) [
PDF
236KB] (
915
)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综述
王宏斌;王学东
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国内外学术界对生态文明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和探讨,取得大量理论成果,并且将研究延展到实践层面,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意义的思路和具体方法。其中值得关注的是,自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理论构想以来,我国学者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客观地说,当前学术界对生态文明的研究,实践对策性的居多,深层次的理论探讨、创新还比较欠缺,而后者也将构成学术界未来研究的趋势。
2012 Vol. 1 (2): 91-96 [
摘要
] (
439
) [
PDF
211KB] (
900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