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和谐精神研究综述 |
秦国涛;徐长安 |
秦国涛(1984—),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哲学 210003 徐长安(1948—),南京政治学院军队政治理论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文化哲学 210003 |
|
|
摘要 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核心,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选择、心理取向、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精神。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以后,国内学者围绕和谐精神的内涵与实质、价值与意义、培育和谐精神的基本路径等问题进行了探索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
|
关键词 :
和谐精神,
和谐社会,
培育
|
|
|
[1] 周学馨.简论当代和谐精神[J].探索.2007(1) [2] 夏学銮.和谐心态与和谐社会[N].中国教育报.2005.9.8 [3] 丁晓强.倡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J].求是.2007(5) [4] 王茜.和谐精神的生态文化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5.9.27(3) [5] 沈昕:明清徽商和谐精神解读[N].光明日报,2007.2.3(7) [6] 杜宇新.筑牢和谐社会的文化根基[N].光明日报,2006.12.6(1,3) [7] 王克群,刘桂青.建设和谐文化 倡导和谐理念 培育和谐精神[J].红旗文稿,2006(21)
|
[1] |
吴建华.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民文化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28-31. |
[2] |
陈立峰. 社会冲突视角下的社会组织培育路径探析——以社会冲突的横向模型与纵向模型为基础[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 44-50. |
[3] |
黄明哲. 优秀共产党员成长规律及完善培育机制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 65-70. |
[4] |
路向峰;高宏利. 利益均衡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1): 103-103. |
[5] |
张玉磊. “无直接利益冲突”的防范机制构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4): 45-47. |
[6] |
包学松. 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和谐社会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1): 94-96. |
[7] |
秦国涛;. 论中国当代和谐精神的理论内涵与社会功能[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6): 80-85. |
[8] |
国庆. 论和谐社会下我国行政救济制度之完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4): 51-54. |
[9] |
张万玲.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政府行政职能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4): 72-75. |
[10] |
陈立旭;. 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6): 4-6. |
[11] |
杨建华;. 高扬公正旗帜 建设和谐社会[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6): 7-9. |
[12] |
王凤杰;张雪松;. 推进教育公平 促进社会和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6): 17-21. |
[13] |
刘勇;. 公平和效率的协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课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5): 60-65. |
[14] |
詹建芬;. 满足公共需求:杭州构建和谐社会的引擎[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3): 4-7. |
[15] |
何渊;.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执政党法治理念[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2): 38-4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