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研究证明:高增长是过去民营企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并因此成为民营企业赖以生存的一种习惯性的成长模式。但这种模式存在严重的缺陷性和脆弱性,这也是这次金融危机中大量民营企业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成长模式的转型是民营企业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
民营企业 /
高增长模式 /
缺陷性 /
危机 /
转型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参考文献
[1] 赵景华.山东民营企业的发展模式与战略选择[J].东岳论丛,2002(3).
[2] 陈春知.民营企业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2003(9).
[3] 周永亮.中国民营企业六大成长模式[J].企业管理,2003(9).
[4] 吴立平.我国民营企业成长模式刍议[J].求是学刊,2008(6).
[5] 阮兢青,陈文标.基于企业家资本的民营企业成长模式研究[J].新经济杂志,2008(9).
[6] 张苗荧.温州民营企业的战略转型[J].浙江经济,2008(11).
[7] 吴立平.我国民营企业成长机制构建:基于自身局限视角[J].北方论丛,2007(1).
[8] 曹建海,黄群慧.制度转型、管理提升与民营企业成长——以浙江华峰集团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1).
[9] 李博,邢敏.转型时期中国企业家成长模式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3).
[10] 中国民营企业联合会等.2008年中国民营500强出炉[EB/OL].中国企业新闻网,http://www.cenn.cn/zt/Top500/.
[11] 有关浙江个体私营经济的数据来源:浙江非国有经济年鉴[M].中华书局,2008.
[12] 徐明华.历史上的企业家形象及其演变[J].社会科学战线,1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