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利益均衡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历史唯物主义为视角 |
路向峰;高宏利 |
路向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唯物史观和社会发展理论,邮编:1007872;高宏利,郑州大学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教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代,邮编:451191 |
|
|
摘要 利益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人们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必然会产生利益差异、利益矛盾和利益冲突,但正是这些差异、矛盾和冲突构成了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研究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出现的利益冲突,以及政府对利益矛盾及冲突的协调方法——利益均衡机制意义重大。必须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出发,正确认识和处理既得利益群体和所有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构建体现包容性的利益均衡机制是深化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动力所在。
|
|
关键词 :
利益,
和谐社会,
利益均衡机制,
历史唯物主义
|
|
|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张江河.论利益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 卢斌.当代中国社会各利益群体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4] 孙立平.改革的新动力在于利益均衡机制的确立[N].北京日报,2009-06-15. [5] 孙立平.和谐社会需要利益均衡机制[J].中国社会导刊,2005(10). [6]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N].光明日报,2005-3-26. [7] 克拉克.财富的分配[M].陈福生、陈振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8] 何建华.分配正义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0] 陈晋胜等.群体性事件的文化成因分析[J].理论探索,2005(6). [11] 王奎清.当前我国社会的利益冲突及其整合机制研究[J].学习论坛,2007(5). |
[1] |
桂华. “东部地区”村级治理的类型建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54-60 . |
[2] |
陶林. 论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转型时期俄罗斯经济的双重影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1): 35-40. |
[3] |
胡锦光. 依法治国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6): 4-12. |
[4] |
李强. 多重属性共存:基层异地商会运作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4): 62-67. |
[5] |
陶林. 论俄罗斯利益集团政治参与对政治转型的双重影响[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2): 42-47. |
[6] |
童宗斌. 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法治转向——从地方权威的来源说起[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6): 21-26. |
[7] |
姚桓. 论十八大报告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3): 11-14. |
[8] |
吴建华.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公民文化建设[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28-31. |
[9] |
张亚楠. 论瞿秋白的农民利益思想[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2): 77-80. |
[10] |
张丙宣. 招商引资、利益博弈与激励机制——以杭州市J镇为个案的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5): 32-37. |
[11] |
赵光勇. 政府主导、利益参与和社区发展——以杭州市社区建设为案例的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 38-43. |
[12] |
金卉;范晓光. 中产阶层的网络表达:以“微博”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2): 62-65. |
[13] |
张俊国;张亚楠. 对经济全球化是否意味着国家利益全球化问题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18-22. |
[14] |
刘翔. 法团主义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43-47. |
[15] |
黄振威. 小区业主集体维权:缘起、维度及模式[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48-5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