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罗豪才.为了权利与权力的平衡:法治中国建设与软法之治[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16. [2]毕雁英.法律社会化视角下的软法责任[J].行政法学研究,2018(4). [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 [4]郭道晖.法理学精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5]Snyder.Soft Law and Institutional Practi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M].in S.Matin(ed.),The Construction of Europ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4. [6]罗豪才、宋功德.认真对待软法——公域软法的一般理论及其中国实践[J].中国法学,2006(2). [7]王申.软法产生的社会文化根源及其启示[J].法商研究,2006(6). [8]朱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9]廉睿、杨海平、张利涛.论软法精神与软法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耦合[J].领导科学,2017(29). [10]王瑞雪.我国软法理论的溯源、建构与发展[J].学习与实践,2017(9). [11]翟小波.软法及其概念之证成——以公共治理为背景[J].法律科学,2007(2). [12]罗豪才等.软法与公共治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13]沈岿.软法概念之正当性新辨——以法律沟通论为诠释依据[J].法商研究,2014(1). [14]刘长秋.党内法规为什么是一种软法[J].人民法治,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