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既有关于网格化治理的研究对于网格化多元性、分散性以及由此导致的快速变异性的调适力有所欠缺。网格化治理出现了理念的转变、治理主体多元化以及治理技术的更新等新的动态。基于对全国范围内网格化治理的一般模式分析,可以发现当前网格化治理面临“无缝性”导致社会活力不足、网格治理流于形式和可能产生新的“隐性福利”等多重挑战。对此,有必要从网格化治理的目标转型、创新考核机制和理顺政府-社会体制等多个方面进行有效应对,以提升网格化治理的效果。
|
|
关键词 :
社会治理,
网格化治理模式,
政府-社会体制改革
|
|
|
基金资助:2017年教育部重点基地重大项目“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17JJD81003)阶段性成果。 |
作者简介: 冉昊,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社会发展理论教研室副教授、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兼职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福利制度与社会改革。邮编:100091 |
[1]A Battaglini,J Lilliestam.On Transmission Grid Governance.ERENE,Heinrich Boell Foundation,Berlin,Germany (8 February 2011). [2][美]斯蒂芬·戈德史密斯,威廉·埃格斯.网络化治理——公共部门的新形态[M].孙迎春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社会治理理论路径相关研究,见杨秀菊、刘中起.推进多元协同共治: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践与创新——以上海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为例[J].行政科学论坛,2017(6).秦上人、郁建兴.从网格化管理到网络化治理——走向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形态[J].社会科学文摘,2017(5).刘中起、郑晓茹、郑兴有、杨秀菊.网格化协同治理:新常态下社会治理精细化的上海实践[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2). [4]崔晶.基于公共场域视角的基层政府与社会合作治理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 [5]汪锦军.嵌入与自治:社会治理中的政社关系再平衡[J].中国行政管理,2016(2). [6]刘圣中、王晨.网格化社会管理的组织社会学分析[J].理论导刊,2016(3). [7]冉昊.以网格化治理带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于宁波东吴镇的分析[J].团结,2017(2). [8]李玲.社会治理视野下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研究——以郑州市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例[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7(3). [9]中共杭州市江干区委政法委员会调研组.智慧社会治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杭州市江干区为例[J].公安学刊,2017(4). [10]张正州、田伟.政社整合: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再造尝试——基于XL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改革实践[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9). [11]井西晓.社区网格化管理成效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方法的统计分析[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7(2). [12]胡重明.网格化社会治理:研究回顾与新的议程[J].行政论坛,2017(3).尹曦粲、杨华锋.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7(1). [1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4]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关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N].人民日报,2014-07-10. [15]李妙颜.当代中国城市网格化管理:模式、问题及完善路径[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4(5). [16]林雪霏.政府间组织学习与政策再生产:政策扩散的微观机制——以“城市网格化管理”政策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5(1). [17]陈家刚.社区治理网格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思考——以上海市杨浦区殷行街道为例[J].兰州学刊,2010(11). [18]海淀区政府.2015年海淀区政府工作报告.鄞州区统计局.2014年宁波市鄞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牟君发.网格化助推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宁波镇海网格化管理调查[J].治理观察,2015(23). |
[1] |
杨逢银,李梦婷,杨锦雯. 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良性互动的衔接机制研究——基于“礼让行人”社会治理实践的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 (5): 74-80. |
[2] |
张康之. 论基于信息的社会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2): 4-12. |
[3] |
俞春江. “电视问政”的社会协商功能及其实现路径——以杭州电视台《我们圆桌会》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1): 89-96. |
[4] |
郎晓波. 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与地方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杭州市江干区的实践样本[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4): 84-90 . |
[5] |
姜辉.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大意义[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3): 11-15 . |
[6] |
冯波;刘亮. 微博中的社会心态与社会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6): 75-79. |
[7] |
张康之. 论社会治理中的身份承认问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5): 4-14. |
[8] |
陈家喜;梁玉柱. 地方人大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5): 8-13. |
[9] |
张康之. 论社会治理中的职业化及其技术控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3): 4-10. |
[10] |
祝丽生. 乡村社会变迁下的民间规则认同模式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6): 52-56. |
[11] |
桂华. 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正当性危机——基于若干案例的讨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1): 67-7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