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IP”从传统的确权保护转向经营开发,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成为搭建与链接“会展+”产业价值链有效创新方法,为大型会展活动遗留场馆后续经营创新提供新思路。本文选择以杭州国际博览中心“IP”构建为例,对大型会展活动遗留场馆后续经营的“IP”创新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其场馆后续经营中可以将“G20”打造成核心“IP”,并将核心“IP”赋能未来大会展产业的发展。
|
|
关键词 :
遗留场馆,
后续经营,
“IP”创新
|
|
|
基金资助:浙江省软科学重点项目“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的知识产权处理定位与侵权解决机制经验提炼”(2018C25028)和浙江省软科学项目“‘休闲体验—地方依附’二维视角下乡村旅游者环境负责任行为影响机制及路径研究”(2018C35089)的部分成果。 |
作者简介: 谌远知,西南交通大学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浙大企业成长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知识产权、商事制度与会展经济。邮编:311400 |
[1]何尧.大会展时代的创新领跑者[J].中国报道,2017(3). [2]邓霞,方亮.G20杭州峰会一周年:萧山,迈向“国际旅游城”的脚步[N].杭州日报,2017-9-18. [3]王冬梅.我国大型会展活动遗留场馆后续利用问题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7). [4]闫静、Becca Leopkey.奥运遗产溯源、兴起与演进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12). [5]彭延春.后奥运时代北京奥运遗产旅游的开发策略[J].体育与科学,2011(1). [6]董进霞.北京奥运会遗产展望:不同洲际奥运会举办国家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2006(7). [7]王春燕.基于综合评价的世博园后续利用研究[J].科学发展,2011(4) . [8]胡永良.世博会后续开发利用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0(5). [9]章成友.上海世博会后场馆有效利用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 [10]冉小丽.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经营模式及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1). [11]韩振民,郭建.多维度分析高校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后期效应[J].体育科技,2014(2). [12]赵锐.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13]况志华.国内知识产权评价的研究进展与前瞻[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14]李琛.法的第二性原理与知识产权概念[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 [15]郑成思.知识产权若干问题辨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3(2). [16]吴紫怡.知识产权权利限制的经济学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7(20). [17]刘春田.知识产权作为第一财产权利是民法学上的一个发现[J].知识产权,2015(10). [18]刘琛.IP热背景下版权价值全媒体开发策略[J].中国出版,2015(18). [19]郑成思.知识产权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0]倪晓娜.广播电视内容资产产业化对版权管理的启示[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1). [21]宋慧献.传媒业版权经营初论[J].当代传播,2007(5). [22]尹鸿,王旭东,陈洪伟,冯斯亮.IP转换兴起的原因、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当代电影,2015(9). [23]段淳林,吕笑.“大数据+”与IP内容运营及价值分享[J].现代传播,2017(4). [24]弗雷德里克·詹姆逊.文化转向[M].胡亚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5]张岩,李景平.IP开发热颠覆我国文化产品经营传统模式[J].青年记者,2016(35). [26]赵鹏,米高峰.跨媒介叙事视角下的IP运营及策略[J].电影文学,2017(23). [27]张岩,李景平.IP开发热颠覆我国文化产品经营传统模式[J].青年记者,2016(35). [28]张荣翼.理论之思[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29]程武,李清.IP热潮的背后与泛娱乐思维下的未来电影[J].当代电影,2015(9). [30]涂俊仪.IP电影的原著粉丝:文本争夺与身份构建[J].电影艺术,2018(1). [31]张文宏.网络社群的组织特征及其社会影响[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4). [32]吴声.超级IP生存法则:以IP为中心形成“亚文化”[N].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6-1-22. [33]牛珂.体验经济视角下的营销战略管理研究[J].科技资讯,2018(1). [34]黄先蓉,冯婷.IP生态视域下移动阅读产业盈利模式创新研究[J].出版科学,2018(1). [35][美]约翰·R·霍尔,玛丽·乔·尼兹.文化:社会学的视野[M].周晓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36]刘伟,王新新.粉丝作为超常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社群文化与心理特征研究前沿探析[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7). [37]蔡骐.粉丝型受众分析[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2). [38]张文倩.互联网语境下IP之于动漫产业商业模式的意义[J].电视研究,2016(1). [39]陈守湖.IP出版的考察——流行文化、粉丝经济与媒介融合[J].出版发行研究,2016(4). [40]程维嘉.迪士尼公司基于IP产业链的营销战略[J].传播与版权,2017(12). [41]郑成思.版权公约、版权保护与版权贸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42]寇尚伟,杜芸.IP营销:人格价值的回归[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16(9). [43]乐琰.IP经济如何创造消费力[J].中国中小企业,2018(1). |
[1] |
杭州赴法国尼斯“旅游目的地管理”专题研讨班. 法国尼斯“旅游目的地管理”对杭州的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2): 9-13. |
[2] |
吴建华. 杭州开发运河文化旅游的对策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0(6): 9-12. |
[3] |
何婉;. 法美两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7(2): 84-87. |
[4] |
蒋婷婷. 现代服务业理论与会展旅游开发案例研究——以杭州市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6(5): 25-29. |
[5] |
魏颖. 以杭州为例解析旅游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 6(5): 9-14. |
[6] |
徐祖荣. 杭州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5(5): 22-26. |
[7] |
赵可. 民国时期城市政府行为与杭州旅游城市特色的显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5(2): 51-56. |
[8] |
吕雄伟,陈永明,蒋长禄,俞宸亭. 构筑西湖群山文化景观廊道 推动杭州旅游经济向纵深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4(2): 22-26. |
[9] |
王文洪,林信康. 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以浙江定海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4(1): 28-32. |
[10] |
马丁. 试论钱塘江南岸古海塘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4(1): 24-27. |
[11] |
王国平. 保护西湖 申报“世遗”——关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保护的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2, 3(6): 38-50. |
[12] |
骆小舟. 杭州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2, 3(4): 60-61. |
[13] |
王平. 论发展非观光旅游与旅游产业的升级——以杭州市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2, 3(1): 28-33. |
[14] |
吴建华. 旅游产业的底蕴:人与自然的和谐 ──赴云南考察的思考和体会[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 2(6): 59-6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