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生理论视角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研究 |
阳盛益,童余美 |
|
|
摘要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程度,既会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进度,也会影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观点看法,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其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通过对杭州、烟台两地农民工与市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双方的社会交往呈现了较为积极的态势,但仍存在主动性不足、交往内容欠深等问题。影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和农村不同的文化习惯,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认识上的偏见,农民工的群体因素以及媒体的负面宣传等。为此,需要通过提高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地位、培养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现代市民意识、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来不断改善两者的社会交往。
|
|
关键词 :
农民工,
城市居民,
社会交往,
共生理论
|
|
|
基金资助:2015年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农民工视角的多层级城镇体系户籍改革政策的执行困境、制约因素与治理对策”(LY15G030035)、2015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一般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多层级城镇体系与农民工市民化协调推进的治理路径研究”(15NDJC192YB)、2014年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新型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意愿与分担能力调查研究”(2014Z060)的阶段性成果,同时受浙江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16102073-Y)资助。 |
作者简介: 阳盛益,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童余美,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邮编:310018 |
[1]齐丽军、常宇卓、陈星、冷艳菊.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民工社会交往[J].中外企业家,2014(9). [2]田北海、耿宇翰.农民工与市民的社会交往及其对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影响研究[J].学习与实践,2013(7). [3]金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际融合态势分析——基于对武汉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群际关系的滚动调查[J].长江论坛,2010(5). [4]戴迎华、陈靖.社会距离视角的青年农民工城市交往问题探析[J].南京航天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 [5]张雪筠.农民工城市社会交往影响因素探析[J].社会工作(下半月:理论),2007(8). [6]王开庆、刘林平.群际交往、人际信任与社会距离——城市居民与农民工的群际关系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7]国家统计局.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EB/OL]. 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704/t20170428_1489334.html/. [8]A. Quispel.Some Theoretical Aspects of Symbiosis[J]. Antonie Van Leeuwenhoek,1951(1). [9]A. E.Douglas.Symbiotic Interactions[M].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10]袁纯清.共生理论及其对小型经济的应用研究(上)[J].改革,1998(2). [11]周春发.从冲突走向融合:农民工与城市市民的社会交往——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2). [12]江董玉、周雍景、黄晨、张明.构建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共同未来的路径选择——基于和谐共生的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1(8). [13]路玖玖、杨彩云.共生模式下城市农民工身份型构研究初探——基于对已有研究的质疑[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6). [14]杜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冲突的原因与改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10). |
[1] |
张云武. 城市农民工的同乡会及其作用研究——以黑龙江省大庆市古城同乡会为个案[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7(4): 55-63 . |
[2] |
郎晓波. “乡—城”迁移视野下新生代农民工聚居社区治理研究——浙江的个案及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5): 68-72. |
[3] |
聂洪辉. 社会资本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创业与适应[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3): 54-61. |
[4] |
王然. 社会资本的结构性要素与生活幸福感的关系分析——基于CGSS2003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3): 62-67. |
[5] |
王寿铭. 简论党支部作为实现农民工组织化的路径选择——以浙江乐清市“霍邱之家”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5(6): 31-37. |
[6] |
丁开杰. 农民工社会服务的第三方供给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2): 37-42. |
[7] |
莫艳清. 农民工市民化与“主动城市化”发展——兼论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6): 82-85. |
[8] |
肖剑忠. 农民工入党:意义、模式与对策[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3(2): 26-30. |
[9] |
邵德兴. 城市居民民主参与的一般规律、基本原则和参与重点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9, 10(6): 53-59. |
[10] |
王国平. 坚持“离乡不离土”与“离乡又离土”两手抓 妥善解决城市农民工问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9(3): 12-21. |
[11] |
郑全庆;顾娟;. “农民工”一词的法理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8(6): 42-45. |
[12] |
朱明芬. 农民工职业流动带动家庭人口迁移的实证分析——以杭州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8(3): 34-38. |
[13] |
齐杏发. 由非典事件谈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3, 4(3): 75-7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