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中国法制史中的距离单位“里” |
齐凯悦 |
齐凯悦,华东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法律史。邮编:200050 |
|
|
摘要 度量衡是规定物品分量的制度,度是定长短的单位。度既可定物品之长短,又可定距离之远近。计算距离的度有咫、墨、寻、常、丈、引、步、里等单位,总体而言以里为中心。里的长度随着各代尺的长度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总体上保持一定。里与中国法制史的结合,则突出体现在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和邮驿制度上。在刑罚制度方面,五刑中的流刑明确规定了流放的里数,经各代不断演变;充军、刺配中也有关于流放里数的规定,体现了古人安土重迁的观念。邮驿制度自西周以来不断发展,关于驿站的设置、各种邮驿方式的里程速度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
|
关键词 :
度量衡,
里,
刑罚制度,
邮驿制度
|
|
|
[1]梁方仲.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J].中山大学学报,1980(2). [2](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周礼注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王宁.训诂学原理[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4](清)张玉书等编撰,王引之等校订.康熙字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夏征农,陈至立编.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6]冷玉龙,韦一心主编.中华字海[M].北京:中华书局、中国友谊出版社,1994. [7](清)胡承珙,石云孙点校.小尔雅义证[M].合肥:黄山书社,2011. [8](清)许慎,段玉裁注译.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9]旧唐书(第三十五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0]万丽华,蓝旭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1](汉)班固撰.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2](清)王聘珍撰.大戴礼记解诂[M].北京:中华书局,1983. [13]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1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5]杨生民.中国里的长度演变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12). [16]邓学忠,姚明万.中国古代指南车和记里鼓车[J].中国计量,2009(8). [17]李卉卉.“记里鼓车”之相关问题研究[J].史林,2005(3). [18]郝黎.唐代流刑新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 [19]胡小鹏,李翀.试析元代的流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0]吴艳红.明代流刑考[J].历史研究,2000(6). [21]杨鸿雁.中国古代耻辱刑考略[J].法学研究,2005(1). [22]王云红.清代流放刑罚概说[J].刑法论丛,2008(2). [23]李露.中国传统礼法文化视野下刑罚思想的历史考察[J].河北法学,2012(10). [24]苏全有,陈自豪.中国邮驿史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25]徐正英,常佩雨译注.周礼[M].北京:中华书局,2014. [26](汉)司马迁撰,(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霍松林,赵望秦主编.史记注译[M].陕西:山西出版集团、三秦出版社,2001. [27]张家山汉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28](唐)李林甫等撰,陈仲夫点校.唐六典[M].北京:中华书局,1992. [29]况腊生.中国古代驿站军事交通法律制度考论[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4). [30]陈京.中国邮驿发展简史[J].现代邮政,1990(3). [31]丁东林.“驿”“邮”未尽:人的邮政[J].传播与版权,2014(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