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型自治”:中国基层自治的叙事逻辑——基于中美之间的比较研究

陈科霖,谢靖阳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20, Vol. 1 ›› Issue (1) : 51-58.

PDF(1127 KB)
微信公众号
PDF(1127 KB)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20, Vol. 1 ›› Issue (1) : 51-58.
政治与行政

“引导型自治”:中国基层自治的叙事逻辑——基于中美之间的比较研究

  • 陈科霖,谢靖阳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入新时代之际,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尤其需要建构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体系加以阐释,进而借鉴新制度主义政治学和托克维尔关于“民情”的思想,总结提炼形成“制度历史-行为规范-理性选择”的分析框架。通过对中国与美国的基层自治发展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集权主义与地方主义、自治匮乏与自治至上、自治行政化与自治多元化的差异形塑了中美不同的基层自治体制。因此,来自西方理论的“基层自治”舶来品,需要针对中国的情境加以改造。通过结合“中”“西”“马”三源流建构“引导型自治”的新时代中国基层自治叙事逻辑,可以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自治分析话语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层自治 / “引导型自治” / 中美比较 / 叙事逻辑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陈科霖,谢靖阳. “引导型自治”:中国基层自治的叙事逻辑——基于中美之间的比较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 1(1): 51-58
中图分类号: D035.5   

基金

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基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研究”(18VSJ052)的阶段性成果。

PDF(1127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