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立法正当性基本原则之构建

谢俊龙;李腾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17, Vol. 1 ›› Issue (2) : 81-86.

PDF(1159 KB)
微信公众号
PDF(1159 KB)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17, Vol. 1 ›› Issue (2) : 81-86.
法学研究

刑法立法正当性基本原则之构建

  • 谢俊龙;李腾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刑法立法正当性依据在于获得民众情感的认同及内心的尊重,并普遍遵守之。为使刑法立法具有正当性根基,在刑法立法中应当坚持将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本质特征。一方面,刑法立法应当将主文化群体作为社会危害性的评价主体,排除民意的不当干扰。另一方面,刑法立法应当以比例原则作为社会危害性的评判标准:首先,以适当性原则协调罪刑配置,防止出现轻罪配置重刑或者重罪配置轻刑的矛盾局面;其次,以必要性原则来限制刑法立法的前置化倾向,保证刑法的谦抑性特征;最后,以均衡性原则审视刑法的立法效益,对于新生事物的调整应慎重运用刑法规制。

关键词

刑法正当性 / 社会危害性 / 主文化群体 / 比例原则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谢俊龙;李腾. 刑法立法正当性基本原则之构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1(2): 81-86
中图分类号: D914   

参考文献

[1]傅达林.“修法时代”更需问计于民[N].法制日报,2008-8-29.
[2][德]尤尔根·哈贝马斯.合法性危机[M].刘北成,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胡波.“法的正当性”语义考辨[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9(4).
[4]李怀胜.刑事立法的共识观及双重面向[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5(3).
[5]陈征楠.试论法正当性的道德面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6]冯亚东.理性主义与刑法模式[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7]方泉.犯罪化的正当性原则[J].法学,2012(8).
[8][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9] 刘宪权.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J].法学评论,2016(1).
[10]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刑法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5.
[11]王焕婷.刑法立法的正当性依据[J].江汉学术,2016(3).
[12][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许明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13]姜涛.刑法立法阻碍事由的理论界定与制度前景[J].中国法学,2015(2).
[14]徐松林.我国应取消组织卖淫罪[J].政法论坛,2014(6).
[15]李腾.《刑法修正案(九)》视角下组织卖淫罪的司法认定[A].刑法学研究(第1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16]孙万怀.风险社会的现实风险与控制[J].法律科学,2013(6).
[17]孙万怀.违法相对性理论的崩溃[J].政治与法律,2016(3).
[18]游伟,肖晚祥.论行政犯的相对性及其立法问题[J].法学家,2008(6).
[19]车浩.刑事立法的法教义学反思[J].法学,2015(10).

PDF(1159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