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两难法作为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在德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文章立足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德育实效性低下的实际和培育当代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要求,从道德两难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应用着手,通过方法借鉴探讨如何通过方法创新实现德育实效性的提升以及当代大学生良好道德素质的塑造。
关键词
道德两难法 /
德育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冲突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参考文献
[1]肖静,潘泽江.论道德两难在德育教学中的运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
[2]佘双好.青少年思想道德现状与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7(11).
[3]刘香东.后科尔伯格时代道德发展心理学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0(7).
[4]刘长欣.道德教育及其知识化路径[J].教育研究,2014(8).
[5]史晓冉,杨璐燕.科尔伯格道德两难问题在教育中的运用[J].岱宗学刊,2011(12).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方略研究》(12YJA710031)、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学发展基金项目《现代教育理念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15B2XZJ006)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