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农业社会是一个等级身份制的社会,人的身份认同是人能够各安其位的根据。在工业社会,人的身份实现了去等级化,人除了居民、公民等抽象的普遍性身份之外,还有着多元化的具体身份。在民族国家边界并不完全封闭的情况下,即使公民身份也不是每一个成员都能拥有的,因而,人们之间存在着身份差异,以至于身份认同的问题转化为了身份承认的问题。身份承认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健全程度,也反映了社会治理的基本情况。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具体场景和具体过程中,身份与角色处在不断变换之中,而且是相互影响的,但身份对人的行为的影响更加稳定也更加隐蔽,而角色扮演的行为往往具有随机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往往倾向于选择策略性的行动方案。总的说来,身份是一种社会要素,而角色则是一种组织要素,在社会充分实现了组织化的条件下,身份必然会受到角色的冲击,为角色所替代。
关键词
社会治理 /
公民身份 /
身份承认 /
角色
张康之.
论社会治理中的身份承认问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5): 4-14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参考文献
[1][德]霍耐特.为承认而斗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美]弗雷泽.正义的中断——对“后社会主义”状况的批判性反思[M].于海青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美]昂格尔.知识与政治[M].支振峰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4][美]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5][美]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6][美]达尔.谁统治——一个美国城市的民主和权力[M].范春辉、张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
[7][美]全钟燮.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解释与批判[M].孙柏瑛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