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合法性的理论视角下,梳理建国60多年来国家政权在农村的治理历程,会发现国家政权在农村的政治合法性基础发生了三次变迁。其大致轨迹是,建国初期以政府绩效为主,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时期以意识形态为主,改革开放后仍以政府绩效为主。今后,加强和改善制度与规则建设,将成为国家政权在农村建构政治合法性的增长点。
关键词
政治合法性 /
国家政权 /
政府绩效 /
意识形态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title}}
{{custom_sec.content}}
参考文献
[1][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袁金辉.中国乡镇改革60年[N].学习时报,2009-07-27(5).
[3]农业合作化运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7957.htm
[4]张乐天.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5]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20/content_698143.htm.
[6]徐勇.政权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社会的整合[J].贵州社会科学,2005(11).
[7]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8]李茂岚.中国农民负担问题研究[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1996.
[9] 杜润生.杜润生自述:中国农村体制变革重大决策纪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0]村民委员会组织法[EB/OL]. http://www.gov.cn/flfg/2010-10/28/content_1732986.htm.
[11]徐勇,徐增阳.乡土民主的成长——村民自治20年研究集萃.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刘伟.难以产出的村落政治——对村民群体性活动的中观透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乡村治理转型中的农民政治心理嬗变》(10YJC81002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青年项目《农民政治支持与乡村社会管理的路径选择研究》(12CZZ048)和第51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12M51122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