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有为—无为”:对服务型政府的历史审视

胡重明;马飞炜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10, Vol. 11 ›› Issue (3) : 64-68.

PDF(192 KB)
微信公众号
PDF(192 KB)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10, Vol. 11 ›› Issue (3) : 64-68.
论文

超越“有为—无为”:对服务型政府的历史审视

  • 胡重明;马飞炜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学界所探讨的“有为论”和“无为论”无疑成为了关于政府行为逻辑的一种解释构架,而当下的政府管理理论要求超越二者选其一的简单讨论。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公共行政呈现出公共性价值不断凸显的过程,而正是基于追求共同的公共利益的价值理性,才能使政府超越以往对于“有为”与“无为”的工具层面的过分争论,进入到符合时势变化和改革需求的新的论域。面向后工业社会的协作治理模式,过去“中心—边缘”式的社会治理结构将被多元网络治理结构所取代。而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将努力化解过去传统行政理论中“有为论”与“无为论”、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冲突,使政府与其他多元主体基于对公共利益的共同关切,在合作理性下达成民主的政治认同,共同解决所面临的公共问题。服务型政府因而是“有为”的诚信的法治政府,同时又是“无为”的有限的责任政府。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 有为 / 无为 / 公共利益 / 协作治理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胡重明;马飞炜. 超越“有为—无为”:对服务型政府的历史审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0, 11(3): 64-68
中图分类号: D035   

参考文献

[1] 何显明.政府与市场:互动中的地方政府角色变迁——基于浙江现象的个案分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6).
[2] [英]托尼·赛奇.邵明阳译.盲人摸象:中国地方政府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4).
[3] 何显明.顺势而为:浙江地方政府创新实践的演进逻辑[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4] 刘星.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5] 张康之.走向合作治理的历史进程[J].湖南社会科学,2006(4).
[6] [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张成福译.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7] [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丁煌译.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8] 张康之.论不确定条件下的组织活动[J].理论探讨,2008(5).
[9] 张康之.论信任的衰弱与重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8(1).
[10] 金太军.论政府公共管理责任的承担[J].行政论坛,2008(1).

PDF(192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