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家与失地农民理想型互动关系的基础——以浙江余姚市为例

毛协铜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08, Vol. 9 ›› Issue (4) : 85-88.

PDF(129 KB)
微信公众号
PDF(129 KB)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 2008, Vol. 9 ›› Issue (4) : 85-88.
论文

构建国家与失地农民理想型互动关系的基础——以浙江余姚市为例

  • 毛协铜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认清国家与失地农民关系的变迁走向,有利于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国家与失地农民互动关系呈现的是一种有冲突倾向的“在场合作型”关系。制度、权威是国家与失地农民互动关系的正式基础,地方性知识是国家与失地农民互动关系的非正式基础。
   

关键词

国家 / 失地农民 / 互动关系 / 基础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毛协铜. 构建国家与失地农民理想型互动关系的基础——以浙江余姚市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9(4): 85-88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参考文献

[1] 侯石安.国家与农民“取”与“予”的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0(6).
[2] [美]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1990-1942年的华北农村[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3] 张静.基层政权——乡村制度诸问题[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4] [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 [美]克利福得-吉尔兹.地方性知识——阐释人类论文集[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PDF(129 KB)

Accesses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