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 1卷 5期
刊出日期:2020-09-15

本刊特稿 政党建设 网络社会 经济学 政治与行政 文史哲
 
      
本刊特稿
破译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密码
张志明
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秘诀究竟是什么?这个问题不仅成为世界政党关心的课题,而且越来越成为国外中国问题研究的热点问题,更是走过百年风雨历程的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思考和总结的重大课题。中西方关于政党元概念的分野,使得简单地从西方政党政治维度解读和探寻中国共产党奥秘的尝试难以成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的结合,而且得益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文化和智慧的结合。这使得中国共产党不仅与西方政党有了质的区别,也与其他国家的共产党有很大的不同,彰显了独特的政党气质和品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是命运一体、休戚与共的。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清楚了什么是中国革命、什么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如何搞成功这样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其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续探索清楚了要搞成功这样的革命和社会主义,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党、怎么才能建成这样的党。中国共产党通过伟大的自我革命,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完成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苦难辉煌,形成了党的事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良性互动,得出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的历史结论。这是中国共产党自我超越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党的领导下自我超越的历史进程,这种超越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始终。
2020 Vol. 1 (5): 4-9 [摘要] ( 538 ) [PDF 1192KB] ( 1157 )
政党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突出短板与优化路径
肖剑忠
党的基层组织在纵向维度涉及乡镇(街道)、村(社区)、村民小组(楼道小组)三个管理层级,在横向维度跨越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多个领域,在规模维度包括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种类型,纵横交错,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遵循着基层单位建立基层党组织、所有党员编入基层党组织、民主集中制和党外组织设党组等基本原则。目前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在某些新领域新产业存在横向维度上覆盖面不够广、纵向维度上向下延伸不彻底不深入等突出短板,因而,必须围绕全面覆盖、上下贯通、形式多样、组织力强的总体目标,从纵横两个维度扩大基层党组织在新领域和新产业的覆盖面,进一步优化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夯实党的组织体系的基层基础。
2020 Vol. 1 (5): 10-16 [摘要] ( 550 ) [PDF 1070KB] ( 893 )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任成金,刘青
意识形态领导权又名文化领导权,体现为意识形态的吸引力或话语权。对于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能否掌握并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把意识形态提升到“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意识形态领导权对党和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面临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阐释力和影响力有待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凝聚力遭受冲击、意识形态国际话语权遭受西方的强力挤压等严峻挑战。因此,我们要从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坚持人民立场、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提升舆论斗争水平等四个方面入手,不断改善和提升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
2020 Vol. 1 (5): 17-22 [摘要] ( 652 ) [PDF 1062KB] ( 1030 )
新中国成立以来派驻监督的历史沿革、内在逻辑与现实启迪
罗星,郭芷材
纪检监察机关通过设立派驻机构实现对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监督,这不仅是中国特色权力监督体系的重要一环,还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内在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派驻监督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萌芽到日益成熟的发展历程。派驻机构在职责定位上逐渐聚焦于监督,在领导体制上由双重领导逐渐转变为直接领导,在监督对象上由部分覆盖逐渐发展为全覆盖,监督手段由匮乏变得日益丰富。总结纪检监察派驻监督的发展历程和内在逻辑,可为新时代深化派驻监督提供启示和借鉴。我们要从提高派驻监督的权威性、实效性、专业性、协同性四个维度,进一步把派驻监督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020 Vol. 1 (5): 23-30 [摘要] ( 613 ) [PDF 1080KB] ( 947 )
政治与行政
重构后疫情时代的野生动物交易监管逻辑
汪锦军,江培燕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不但对野生动物交易监管提出了挑战,而且对新冠疫情危机发生后的社会意识、野生动物交易相关制度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重构后疫情时代的野生动物交易监管逻辑。后疫情时代的野生动物交易监管需要从法律规制为重心转向有效监管为重心,探索有效监管的新路径。原有的“自上而下”监管模式不再适应新的监管环境,而应构建“自下而上”的监管新逻辑和新机制。通过充分激发社会力量,依托基层网格治理机制,结合数字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探寻以基层治理为基点的野生动物交易监管机制改革新路径。
2020 Vol. 1 (5): 31-36 [摘要] ( 530 ) [PDF 1061KB] ( 1120 )
土地指标与农民市民化: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的政府逻辑——以浙江省海盐县为分析个案
李力东,徐小安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应对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以及保护耕地红线双重困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推行土地综合整治中,地方政府的直接关心是获得额外的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其长远考虑是通过农民集中而不断提高本地的城镇化水平。地方政府应实现其直接关心和长远考虑之间的平衡,不能仅仅关注土地指标而忽视农民市民化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制定及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相关政策时,政府与农村社会之间应有充分的互动,从而考虑到农民的利益诉求。同时应该看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需要资金和产业支撑,而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在实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时必须非常谨慎。
2020 Vol. 1 (5): 37-44 [摘要] ( 433 ) [PDF 1247KB] ( 774 )
数据赋能全链条治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陈彩娟
备受治理问题困扰的全球各国,迫切要求提高治理能力以应对挑战。在构建数据赋能与全链条治理的分析框架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我国各地的实践,本文探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各地正在通过数据赋能和全链条治理将市域社会治理的制度优势持续转化为总揽全局、整合资源、社会协同开展精细精准治理的能力。然而,行政化、碎片化、数字形式主义等数据赋能与全链条治理的不同步、不匹配问题依然存在,造成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能力的程度有限。为此,应该树立全周期管理理念,构建整体性市域治理体系,正确处理市域统筹与基层探索的关系,持续推进数据赋能市域全链条治理,打造实用适用的政策工具,推动数据向社会赋能,持续激发社会活力。
2020 Vol. 1 (5): 45-53 [摘要] ( 616 ) [PDF 1091KB] ( 1059 )
经济学
创新驱动要素重组: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王雅君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新基建和新冠肺炎疫情对乡村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基于创新发展和要素重组的分析框架,结合近年来我国各地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本文研究了乡村产业振兴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各地坚持新发展理念因势利导推动要素重组,推动乡村全产业链发展,利用数字赋能催生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然而,土地和资本驱动的外生发展依然盛行,产业链短而脆弱,乡村内生能力不足。为此,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以建立数据市场为突破壮大数字农业,以全链条创新推动全要素重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020 Vol. 1 (5): 54-60 [摘要] ( 455 ) [PDF 1070KB] ( 956 )
基于价值链重构的制造业服务化及其实现机制演化研究
项枫
价值链分析法立足于企业内外部、以价值创造为主线的双层次分析框架,有利于全面研究制造服务化过程中企业内部价值链和产业价值链重构。本文基于现有价值链理论,分析了传统制造业价值链的构成及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从价值链重构的角度来看,制造业的价值链与服务业的价值链经过分解、重构,最终形成了新的价值网络,制造业服务化的实现机制也呈现出从价值链视角到价值网络视角的演化过程。制造业服务化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最终将价值网络分解重构,并朝着开放的网络化生态转型,制造业服务生态系统由此形成。
2020 Vol. 1 (5): 61-68 [摘要] ( 483 ) [PDF 2090KB] ( 1158 )
新中国70年经济重心的演变轨迹分析
孙佳文,赫佳男,赵海东
区域间资源配置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机制,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之间扮演着重要角色,厘清它们的相互作用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经济重心方法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重心和产业重心的动态演化过程,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视角分析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对我国经济重心演变影响。结果表明,1952—2018年我国经济重心整体上表现出明显地向西南移动的态势,第一产业重心移动路径不具有规律性,第二产业重心和第三产业重心向西南方向发生位移,经济重心的演变很大程度上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共同作用的结果。区域间资源配置和要素流动对于经济重心的移动具有明显影响,但存在一定时滞。
2020 Vol. 1 (5): 69-74 [摘要] ( 419 ) [PDF 1476KB] ( 896 )
网络社会
有效推进网络社会治理的十大行动策略
李一
网络社会治理的推行,源自维护网络社会生活正常运行秩序的需要。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治理方式与途径这三大基本要素,组合构成了网络社会治理的运作框架。立足于网络社会治理的主体、客体、方式与途径这三个层面的治理要素,可以分别采取相应的治理推进策略。基于此,本文梳理概括出有效推进网络社会治理行动过程的十大行动策略。
2020 Vol. 1 (5): 75-82 [摘要] ( 459 ) [PDF 1071KB] ( 877 )
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机理与系统应对 —— 一个整体性分析框架
李紫娟,辛向阳
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产生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内在地涵盖了价值、内容以及传播技术等有形和无形因素。基于对意识形态风险因素来源的分析,可归纳出意识形态风险的生成演化模式,即现实核心利益诱导价值风险、内部主体间互动形成内容风险以及外部技术输入引发传播风险。意识形态风险生成和演化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应对措施的系统性,即首先要建立防治意识形态风险的预警系统,继而要从完善主流意识形态的系统内部和调节主流意识形态的外部输入等多个层面建构系统性的应对策略,藉此提升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的防范能力,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2020 Vol. 1 (5): 83-89 [摘要] ( 481 ) [PDF 1078KB] ( 697 )
文史哲
涌现、分层与辩证法——批判实在论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联结
方环非,潘丽华
在分层化的结构性世界中,涌现的机制使得处于根层之上的层级产生了相应的属性,这是批判实在论在阐释世界上不同层级的实在因何差异的基本理路。在它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借助辩证法这一通道,得以发展出基于分层的涌现论马克思主义。针对马克思主义作为实在论科学的地位,这一理论形态能够处理发生在马克思主义者与实在论者之间的争端。同时,它可以为社会理论中的多种争论,比如结构与能动性、唯意志论与决定论之间,提供颇有前景的解决方案。此外,它还能在形塑社会系统的构成与动力,以及历史的方向性运动这个问题上,为人类能动性与社会结构的优先解释地位进行辩护。
2020 Vol. 1 (5): 90-96 [摘要] ( 475 ) [PDF 1089KB] ( 755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