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年 1卷 1期
刊出日期:2012-01-28

论文
 
      
论文
社会民主实践与民主政治社会微观基础的培植
何显明
政治民主向社会民主的演进,是人类“社会解放”进程在民主实现形式上的重要体现。对于当下的中国来说,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公民参与公共事务治理的有效形式,建立健全民主的社会微观运行机制,不仅有助于激活现有民主制度安排的活力和功效,而且是培育和积淀民主政治得以巩固和运转的社会资本的根本途径。
2012 Vol. 1 (1): 4-11 [摘要] ( 419 ) [PDF 472KB] ( 776 )
1949年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历史与逻辑——论国家与农民二元产权制度
窦祥铭
农地制度历来是农村变革的关键,其要义在于产权。农地产权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和决策层所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现实困境预示其亟待改革,许多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就此作了积极探讨,提出了多种改革方案。本文通过梳理1949年以来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变迁的历史,提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进的逻辑性选择应该是“国家终极所有,农民永久使用”这样一种二元产权制度。
2012 Vol. 1 (1): 12-17 [摘要] ( 506 ) [PDF 0KB] ( 423 )
对经济全球化是否意味着国家利益全球化问题的思考
张俊国;张亚楠
由于世界资源的有限性,必然会限定到人类利益的共享性;由于国家主权的独立性,必然会限定到国家利益的全球性。因此,经济全球化不但不意味着国家利益的全球化,反而还会使得谋求国家利益的内容和途径呈现出日益复杂化与多样化的趋势。
2012 Vol. 1 (1): 18-22 [摘要] ( 421 ) [PDF 186KB] ( 863 )
党的十六大以来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与启示
韩强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赋予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新的时代内容,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得到了创新发展。今后还要继续以创新来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以提升吸引力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展开,与党的重点工作同步推进;必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制度创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的综合推进。
2012 Vol. 1 (1): 23-30 [摘要] ( 553 ) [PDF 266KB] ( 798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现代转换——以浙江的实践为例
吴太胜;朱正平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先发地区基层党组织顺应农村经济、政治和社会体制变革,在区域政治生态重大变革中,确立以服务发展为基本取向,以发展成效为评价标准,由“政治动员”转向“整合社会”,由“计划控制”转向“综合服务”,由“直接干预”转向“利益协调”,加快由“政社合一”转向“乡政村治”,逐渐完成组织功能的现代转换。先发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契合农村治理结构,通过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努力发挥着党在农村的“领导核心”作用。
2012 Vol. 1 (1): 31-36 [摘要] ( 542 ) [PDF 213KB] ( 816 )
德建政府:先秦时期中国行政思想形成的逻辑起点
邹建锋
鉴于诸侯国间的激烈竞争,孔子、曾子、子思和孟子分别从至德、至善、至诚和至仁层面构建富国强兵的政府理论。在功利思潮主导下的春秋战国时代,注重人文素质、内源式发展进路的德性政府观难以被统治者付诸实践。重温先秦时期中国行政思想,可以发现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学者试图以道德主义重新构建政府的努力和决心。
2012 Vol. 1 (1): 37-42 [摘要] ( 438 ) [PDF 219KB] ( 893 )
法团主义视角下的公共政策创新
刘翔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利益团体间日益增多的矛盾和冲突,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带来严重挑战。能否通过公共政策的权威性价值分配功能将各种利益团体纳入制度化渠道、协调不同矛盾,成为当前社会管理的紧迫课题。法团主义导向的公共政策借助利益组织化的方式,不仅能够整合广大利益团体与功能组织所代表的人们的根本利益,而且能够以制度化的方式,使其成为影响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主体,因而具有较强的启发意义。这也为政府与各种功能利益团体的良性互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2012 Vol. 1 (1): 43-47 [摘要] ( 435 ) [PDF 180KB] ( 761 )
小区业主集体维权:缘起、维度及模式
黄振威
小区业主集体维权问题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有现象,如果不妥善处理,将会影响到社会稳定。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业主集体维权的负面影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关重要。依据维权目的和维权方式这两个基本变量,业主集体维权行动可以划分为暴力对抗、精英主导、以“法”抗争和业主自治四种类型,而政府有效治理的关键,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维权行动进行针对性的机制设计,系统地、完整地对业主集体维权中的政府治理进行重构。
2012 Vol. 1 (1): 48-53 [摘要] ( 422 ) [PDF 206KB] ( 985 )
中国神灵信仰中的家族绵延观念——以重庆大足的调查为例证
耿羽
传统时代,家族观念主宰了中国人的意义世界,神灵信仰受制于此只能更多地进行功能性输出,同时由于家族观念需要神灵信仰的辅助,神灵信仰的功利性受到了抑制和平衡,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宗教性。当前,家族观念不断式微,神灵信仰中的宗教性随之衰退,在失去了意义价值的牵制力后,神灵信仰的功利性大大凸现出来。
2012 Vol. 1 (1): 54-58 [摘要] ( 377 ) [PDF 1715KB] ( 743 )
网络道德同侪压力测量:量表编制与检验——以大学生网民为例
黄少华
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导致了以匿名为特征的虚拟行为凸现,从而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本研究以在校大学生网民为例,借助文献分析、深度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方法,从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二个维度,编制了网络道德同侪压力量表,作为匿名情境下同侪道德压力的测量工具。基于1157名在校大学生网民的调查数据,本研究对所编制的网络道德同侪压力量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一个由4个因子构成的网络道德同侪压力测量量表。经检验,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2012 Vol. 1 (1): 59-65 [摘要] ( 428 ) [PDF 249KB] ( 882 )
论网络时代的社会思潮
方付建
通过对网络空间的观察,可以发现网络空间中社会思潮载体包括论坛、网站、博客等。网络空间中存在着传统思潮网络化及网络新思潮两种形态,网络作为一种空间和载体影响了社会思潮传播模式与内在品质,从而使得网络时代社会思潮呈现出攻击性、民粹化、交互化和强影响力等特质。最后,文章从社会运动、意识形态、阵地占领等角度展望了网络时代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
2012 Vol. 1 (1): 66-69 [摘要] ( 422 ) [PDF 153KB] ( 1143 )
践行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课题
方世南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中国在不同时期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而有不同的重点。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宝库中寻找智慧,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中国化,以积极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态矛盾,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态权益,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以及生态安全保障型社会。
2012 Vol. 1 (1): 70-74 [摘要] ( 478 ) [PDF 177KB] ( 849 )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消费正义探析
何建华
消费正义问题的凸现源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尖锐冲突,有其客观必然性。消费正义的实质是用人类整体理性来反思人类的消费行为,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价值目标,倡导合理消费、正当消费、适度消费和可持续消费,使消费不仅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环节,而且成为促进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环节。消费正义的原则是适度消费原则、国内公正原则、国际公正原则和代际公正原则。
2012 Vol. 1 (1): 75-80 [摘要] ( 450 ) [PDF 210KB] ( 828 )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复合主体中的权责边界研究——以杭州的实践为例
常敏
在社会多元治理背景下,杭州的社会复合主体融合了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各种资源,发挥出复合运作的协同优势。三大部门各自的基本职能决定了各个权责主体的基本资源配置范围。政府在宏观控制和战略决策层面发挥主导作用,而企业、社会组织则着力于微观资源配置和生产。一般而言,任何主体对其他权责主体的行为替代,都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明晰权责边界的根本办法在于理顺三者尤其是政府的权责范围和目标。
2012 Vol. 1 (1): 81-85 [摘要] ( 419 ) [PDF 1429KB] ( 785 )
杭州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研究
王亮
在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产业集聚与整合是实现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研究杭州都市圈内产业集聚与整合的模式,以获得正确的认识用以指导实践,对促使杭州都市圈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杭州都市圈形成的历史背景、发展基础以及产业结构特点的诠释,采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区域产业的集聚程度和比较优势的测算,以及对都市圈的产业构成进行相似性分析,从而判断经济资源是否得到有效配置,并提出推进杭州都市圈产业集聚与整合的对策建议。
2012 Vol. 1 (1): 86-91 [摘要] ( 394 ) [PDF 272KB] ( 798 )
2011年度浙江省社会学年会综述
俞昼
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年会在杭州市委党校隆重召开。会上进行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若干基本立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建设文化强国与维护文化安全”等三场主题报告。同时,会议还就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社会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证研究;城乡统筹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浙江可持续发展研究;地方性知识与浙江发展特色、经验、问题研究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探讨。
2012 Vol. 1 (1): 92-96 [摘要] ( 364 ) [PDF 181KB] ( 823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