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 1卷 2期
刊出日期:2015-03-28

论文
 
      
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比较——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余斌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于上述的一些词汇在资产阶级“普世价值”中也曾出现,因此,社会上有些人企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混为一谈,并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来推销资产阶级“普世价值”。本文借助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相关论述来逐一比较上述词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中的不同含义,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本质差别,从而彻底揭露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虚伪,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5 Vol. 1 (2): 4-10 [摘要] ( 426 ) [PDF 229KB] ( 842 )
从严治党规律探析
姚桓
从严治党是共产党的性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必然性要求;从严治党的主线不变而具体要求又不断变化,执政后从严治党具有更大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总趋势是越来越严格;从严治党是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各个领域的系统工程,要坚持“五位一体”,使各项工作相互配合、促进;从严治党与改善党内政治生态是辩证统一、密切结合的,要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以从严治党作为改善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举措,又以政治生态的改善推动从严治党的落实;从严治党与党群关系建设呈明显的正关联,要以从严治党作为密切党群关系的战略措施,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
2015 Vol. 1 (2): 11-16 [摘要] ( 411 ) [PDF 199KB] ( 917 )
试论村“两委”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权力监督
吴思红;陈琳
为了消除村“两委”分设模式中的矛盾冲突和村级权力结构不稳问题,当前全国多数省份正在或者已经推行村“两委”书记主任“一肩挑”模式。“一肩挑”者总揽村“两委”决策、执行和部分监督权力。在这一高度集中的权力结构中,由于组织内部缺乏权力运行的制约机制,以及村庄派系、村民“搭便车”、“依持-庇护”等因素对监督体系的影响,包括上级监督在内的村民监督委员会和党员村民问责回应等监督能力不足。因此必须建立村“一肩挑”决策过程中外部权力的嵌入机制,做实村民监督委员会,创新农村发展项目监督特派小组机制,加强党员村民的民主素质教育,完善村民委员会和农村党支部委员会的选举制度,进一步提高村“一肩挑”权力监督体系的总体效能。
2015 Vol. 1 (2): 17-23 [摘要] ( 677 ) [PDF 332KB] ( 1051 )
民主治理与群众路线的制度空间
陈承新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种基本方式。成都市学习贯彻群众路线的实践,是基于对群众路线的理论优势和对治理的实践意义的认识,因应本地治理困境而起,围绕“三视三问”群众工作法展开:通过制度预设,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组织化培育,激发群众民主参与,助推家园共治;通过构建群众民主监督体系,问效于民。无论从机制、组织还是体系入手,成都的探索都统一于拓展群众路线的制度空间以深化民主治理实效、增进执政党的政治正当性之中。成都实践在机制、组织和体系上都存有改进空间,促使人们由认识民主治理与群众路线互为依存,群众路线的制度化出路也值得进一步讨论。
2015 Vol. 1 (2): 24-31 [摘要] ( 640 ) [PDF 247KB] ( 836 )
委托代理视域下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张鸣
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治理的基本价值理念。本研究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了一个解释政府信息公开影响因素的框架,提出了公众监督力度、惩罚实施力度、信息公开意愿与能力三个方面14个研究假设,并以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公众受教育水平、网民比例、城镇化水平、政府与市场关系、组织配套、制度配套、技术运用能力对信息公开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法律制度环境、政府在职消费、地方领导意愿在一定条件下对信息公开具有显著影响,而公众收入水平、外资投资规模、经济发展水平、财政充裕程度对信息公开不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的提高受到公民素质、法制建设、机关观念、配套能力等相关因素的共同驱动,并非简单的财政投入所决定。
2015 Vol. 1 (2): 32-38 [摘要] ( 424 ) [PDF 230KB] ( 804 )
我国各地区官方微博综合绩效的指数法测评——兼析少数民族地区官方微博综合绩效现状
梁春阳
官方微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开展网络舆情引导、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主渠道、主阵地。本文以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党政机构微博客样本库”和“党政干部微博客样本库”中的官方微博相关数据为基础,分别测评了各地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官方微博比率指数等5项指数,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加权处理形成了官方微博综合绩效指数。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各省域官方微博综合绩效水平大体可分为四个档次;目前少数民族地区官方微博综合绩效指数值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低水平”位次。
2015 Vol. 1 (2): 39-49 [摘要] ( 517 ) [PDF 403KB] ( 860 )
网络社会的合作治理:赋能的技术与能动的政府
刘力锐
公共事务合作治理的合理性和理想绩效不言而喻,它是中国治理现代化可能的方向之一。但在强国家弱社会的中国现实中,合作治理与其说是个中国适用性问题,不如说是个在中国如何实现的问题。互联网具有渐进渗透效应、双向赋权效应、平台聚合效应,这些都是实现合作治理的强大动力和有效形式。通过内嵌式的绩效管理、可视性的责任强化和弹性化的组织整合,互联网可以推动不同层次和形态的网络化合作治理的实现和多样化发展。但互联网在实现合作治理中的形塑作用是有限度的,技术与权力、社会与国家的相互平衡才是实现合作自治的有效保障,爱是达至治理现代化的根本所在。
2015 Vol. 1 (2): 50-56 [摘要] ( 625 ) [PDF 226KB] ( 945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标准的法定化研究
祝建华;倪克敏;徐丹彤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至今,其救助标准的制定呈现无序化与随意化等乱象,并没有遵循“需要与需要满足”的政策制定原则。本文从低保救助标准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救助标准法定化的路径,使低保救助标准的制定程序更为统一与规范,为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制化奠定基础。
2015 Vol. 1 (2): 57-65 [摘要] ( 448 ) [PDF 281KB] ( 948 )
城市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杭州市的调查
金卉
国内既有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模式的设计缺乏对接受照护者主观偏好的系统考察。本研究通过对杭州市244位失能老人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从照护内容需求和照护者选择两个维度分析了失能老人长期照护方式选择的主观意愿。统计分析显示,失能程度、代际支持和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照护方式选择的主要因素;据此可提出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的设计依据和实施策略。
2015 Vol. 1 (2): 66-72 [摘要] ( 415 ) [PDF 232KB] ( 754 )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研究:理论基础与编制思路
乔晓楠;崔琳;何一清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过度使用、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因此,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的重要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布局中提出了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设想与要求。为此,本文围绕着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与编制思路开展研究,重点在梳理自然资源内涵与属性的基础上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当期与跨期两个维度探讨其平衡关系,兼顾存量与流量的变化给出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基本结构,并提供由实物表向价值表转化过程中所需的环境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进而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以及自然资源与环境治理的科学规划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利用方式。自然资源负债表的编制将能提高中国自然资源管理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水平,进而为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
2015 Vol. 1 (2): 73-83 [摘要] ( 423 ) [PDF 345KB] ( 970 )
批判的再批判:“文化工业”与“消费社会”批判的理论限度
安;顺
“文化工业”理论认为经济力的提高为人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但同时又使得人的自由为之所限;“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认为,消费社会创造了一种图式,将人囊括其中,使人成为它的奴隶。二者分别从生产与消费的两端进行文化批判,力图将“人”从中解救出来,但又斥大众为“群氓”,并对之抱以失望的心态。“奴役”的现实毋庸置疑,然而,他们的情绪过于悲观。社会大众并非纯粹的产品的奴隶,也并非消费牢笼的囚徒,他们之中蕴藏着自由意志,蕴藏着战斗精神。
2015 Vol. 1 (2): 84-89 [摘要] ( 461 ) [PDF 338KB] ( 1001 )
当前中国“组织化抗争”研究范式述评
汪雪芬
“组织化抗争”是社会运动或集体行动理论的重要议题。当前需要将中国学界对“组织化抗争”研究的功能、结构、过程与机制等主要范式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展望。总体上,国内现有研究遵循西方学者的研究理路,强调从工具理性出发讨论组织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中介作用,并对组织的形成、运作机制、互动过程,及其内外结构进行了探讨,但尚未形成系统、成熟的理论体系。另外,在研究方法上,量化研究与混合方法需要得到进一步重视。
2015 Vol. 1 (2): 90-96 [摘要] ( 467 ) [PDF 324KB] ( 874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