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强镇扩权: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对浙江绍兴县强镇扩权的跟踪调研 |
罗新阳 |
罗新阳,浙江绍兴行政学院科研处副处长、副教授,邮编:321000 |
|
|
摘要 通过调研发现,强镇扩权的根本动因是经济强镇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与其发展已经越来越不相适应,乡镇治理结构与区域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提升。从强镇扩权的的绩效来看,强镇扩权对于调整县镇关系、提升中心镇的活力,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积极的效应。同时,发现强镇扩权也面临县城中心城市弱化、机构膨胀、法律缺失、如何有效监督等方面的挑战。提出了深化强镇扩权改革路径:建立县镇联动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中心镇政府从“管理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实现中心镇定岗定编法制化;提高授权效能与强化用权监管相结合;健全政绩考核制度和规划建设用地制度;加强专业培训,提高政府能力。
|
|
关键词 :
强镇扩权,
城乡一体化,
发达地区,
中心镇
|
|
|
[1] 塞缪尔·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2] 陈嘉陵.地方政府手册[M].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 [3] 项继权.论我国乡镇规模扩大化及其限度[J].开放时代,2005(5). [4] 陈剩勇,张丙宣.强镇扩权:浙江省近年来小城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J].浙江学刊,2007(6). [5] 何显明.浙江现象:优化地方治理的探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6. [6] 宋立,刘树杰.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事权财权配置[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 [7] 夏燕.强镇扩权“浙江新命题”[J].观察与思考,2007(12). |
[1] |
莫艳清. 农民工市民化与“主动城市化”发展——兼论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选择[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6): 82-85. |
[2] |
阮雯. 发达地区城市社会救助的实践和创新——以杭州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6): 91-95. |
[3] |
吴素雄;吴艳. 强镇扩权中的权责悖论与权力结构优化——以温州市柳市镇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5): 44-48. |
[4] |
彭长生. 农户宅基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3): 91-96. |
[5] |
方世南;何卫星. 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体制创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 12-16. |
[6] |
谢育新;蒋青;康超光. 以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成都发展新型农村经济的实践与启示[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1, 1(2): 17-22. |
[7] |
徐丽雅;王涤;刘东;刘真彩. 发达地区农村贫困家庭的现状、成因和出路——对淳安县农村贫困家庭的调查与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4): 74-79. |
[8] |
姚如青. 当前沿海发达地区中心镇发展的对策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8, 1(1): 58-62. |
[9] |
王世谊. 发达地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 1(5): 23-28. |
[10] |
杜翠娣;. 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流动趋势与开发策略——以淳安县的调研材料为分析依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6, 1(4): 45-48. |
[11] |
金浩. 实施强镇战略 加快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以衢州市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4, 1(4): 30-34. |
[12] |
宗开宝.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经济现代化道路的探讨[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1, 1(6): 46-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