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达地区城市社会救助的实践和创新——以杭州为例 |
阮雯 |
阮雯,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和社会救助。邮编:310024 |
|
|
摘要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基础性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类似杭州这样的发达地区因其救助水平较高等因素较好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然而因其制度设计的缺陷,社会救助仍然带有明显的补缺性、济贫性及消极性的特征,在救助对象的认定,边缘群体的可及性以及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的问题,亟须观念和制度的创新。杭州的社会救助在健全网络平台、解决夹心层的保障以及针对不同群体的差别化救助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借鉴。
|
|
关键词 :
发达地区,
城市社会救助,
实践和创新
|
|
|
[1]郑功成. 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0. [2]郑功成, 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 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3]高灵芝、杨洪斌.个案管理应用与社会救助的优势与思路[J].东岳论丛,2010(9). [4]郭士征.社会保障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5]马凤芝.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6]吴振宇.公私协力保障生存权——以社会救助制度为例[J].法治研究,2011(9) . [7]谢宜彤.我国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成就与问题[J],当代经济,2010(19). [8]黄帝荣.构建农村困难群体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J].理论界,2008(12). [9]薛惠元,王翠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2006(3). [10]刘琳.行政法视野下的社会救助[D],中国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9. |
[1] |
田孟. 中观视角: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机制研究——以农村区域差异理论为基础[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5): 73-79. |
[2] |
祝建华;倪克敏;徐丹彤.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救助标准的法定化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57-65. |
[3] |
雍正江. 社会流动与近代早期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孕育[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6): 34-41. |
[4] |
董良. 默顿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辨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44-49. |
[5] |
李静;柯卉兵. 毛泽东计划经济时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实践[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4): 43-4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