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心雕龙·定势》之“势”现代研究综述 |
桓晓虹 |
桓晓虹,中国社会科学院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论。邮编:102488 |
|
|
摘要 摘要:对《文心雕龙·定势》之“势”的理解关系到对《文心雕龙》整个文本理论体系的全面而又合理的认识。20世纪以来对《文心雕龙·定势》篇“势”的研究,总体说来,主要包含了七个方面:“势”本源考证;“势”内涵界定;“势”特征辨析;“势”与其他因素关系辨;定势原则与方法;“势”论和“定势”价值地位考察等。整个研究充分体现出中国古文论范畴、理论的多义甚至模糊性。尚未被涉及或被忽略的方面,有待研究者再接再厉。
|
|
关键词 :
文心雕龙,
势,
现代研究,
综述
|
|
|
[1]余莲.势:中国的效力观[M].卓立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黄侃.文心雕龙札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4]陈鸣树.释“势”——从《文心雕龙·定势》篇看风格的客观因素[J].河南师大学报,1980(4). [5]巩本栋.环绕唐五代诗格中“势”论的诸问题[J].文史哲,2007(1). [6]陈正俊.“势”源考——兼论“审曲面势”含义[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2(6). [7]陈正俊.从“艺”到“势”[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2005(5). [8]詹瑛.《文心雕龙》的“定势”论[A].《文心雕龙》的风格学[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9]寇效信.《文心雕龙》之“势”的辨析与探源[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3). [10]冯春田.文心雕龙释义[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 [11]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2]胡光波.论唐代诗格之“势”的源流演变及理论内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3(3). [13]陈汉萍.《文心雕龙》势论解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7(5). [14]涂光社.《文心雕龙》的“定势”论[A].文心十论[C].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6. [15]涂光社.因动成势[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1. [16]张皓.中国美学范畴与传统文化[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17]张晶.王夫之诗歌美学中的“势”论[J].北方论丛,2000(1). [18]第环宁.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专题研究:气势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19]庞光华.论《文心雕龙·定势》篇中的“势”[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0]贡巧丽.王晓芳.《文心雕龙·定势》新探[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1). [21]程敏.试论修辞范畴“势”[D].福建师范大学,2008. [22]陆侃如.牟世金.刘勰和《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23]杜黎均.《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研究和译释[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 [24]王元化.文心雕龙创作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25]穆克宏.刘勰的风格论刍议[J].福建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 [26]缪俊杰.文心雕龙美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7. [27]王运熙.杨明.中国文学批评通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8]陈书良.《文心雕龙》风格论初探[A].《文心雕龙》释名[C].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 [29]张长青.文心雕龙新释[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30]林奇.《文心雕龙·定势》篇绎旨[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2(3). [31]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J].北京:中华书局,1962. [32]祖保泉.说“定势”[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33]吴建民.《文心雕龙·定势》篇述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34]张少康.文心雕龙新探[M].济南:齐鲁书社,1987. [35]周振甫.定势[J].新闻业务,1962(4). [36]马宏山.《文心雕龙》“定势”辨[A].文心雕龙散论[C].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 [37]牟世金.刘勰论图风势[J].文学遗产,1981(2). [38]寇效信.释体势[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1). [39]钟子翱.黄安祯.因情立体即体成势—谈《定势》[A].刘勰论写作之道[C].北京:长征出版社,1984. [40]童庆炳.《文心雕龙》“循体成势”说[J].河北学刊,2008(3). [41]剑亭.《文心雕龙》的八体与六势辨异[A].文心雕龙学刊(第六辑)[C].济南:齐鲁书社,1992. [42]张贺.《文心雕龙·定势》论[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43]许可.读“文心雕龙”笔记[A].文学遗产编辑部.文学遗产增刊二辑[C].北京:作家出版社,1956. [44]骆锦恋.浅谈《定势》之“即体定势”[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3). [45]郁沅.《文心雕龙·定势》诸家研究之评议[A].论刘勰及其文心雕龙[C].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46]徐杰.“势”与刘大櫆“神气说”[J].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5). [47]李建波.关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势”的意蕴管见[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48]陈莉.定而不定的“势”——刘勰《文心雕龙·定势》篇的现象学解读[J].广西社会科学,2006(8). [49]陶广学.李爽.多层次地剖析《定势》篇中的“势”[M].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6). [50]易中天.《文心雕龙》美学思想论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 [51]张鹏.定势:理解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重要关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 [52]贾树新.《文心雕龙》与古代兵法[J]东北师大学报,1995(2). [53]王少良.文心管窥[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
[1] |
黄伟. 建党前后浙籍先进分子群体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91-96 . |
[2] |
韩强. 国有企业党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 22-26. |
[3] |
余泓波. 中国农民国家观研究:主题、方法与展望[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 90-96. |
[4] |
彭程;孟彦. 中法马江之战史百年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4): 91-96. |
[5] |
张书林. 2010-2014党内民主研究新进展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88-96. |
[6] |
胡晓红;赵浚. 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1): 90-96. |
[7] |
张旭升;牟来娣. 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1): 91-96. |
[8] |
王宏斌;王学东.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生态文明的研究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2): 91-96. |
[9] |
方付建. 论网络时代的社会思潮[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66-69. |
[10] |
俞昼. 2011年度浙江省社会学年会综述[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 1(1): 92-9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