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乡村精英治理研究综述 |
顾金喜 |
顾金喜,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政府治理创新、基层治理。邮编:311121 |
|
|
摘要 在治理转型的过程中,乡村精英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力量已成为基层治理不容忽视的主体之一,并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研究中一个独特的对象和热点话题。目前国内学界对乡村精英治理的研究主要涉及精英治理内涵的界定、精英治理功能、治理模式、治理弊端及其超越等方面,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了精英政治和政治参与的研究内容,并深化了对乡村精英治理研究的理论深度。然而,在研究视角、研究内容、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皆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缺乏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与政策体系建构方面的实证分析,无疑也留下了进一步研究和提升的空间。
|
|
关键词 :
乡村,
精英治理,
模式,
功能,
评述
|
|
|
基金资助: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农村能人队伍建设问题研究——基于浙江的实证研究》(09CZZ024)、浙江省首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行动计划资助项目(ZJQN2011G061)阶段性研究成果。 |
[1]赵爱庆,孙建军,赵佳维.超越乡村精英治理模式的政治抉择[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1). [2]张英魁,李兆祥,孙迪亮.重视乡村精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8-1-26. [3]王中标.“乡村精英”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N].特区经济,2007(10). [4]卢福营.乡村精英治理的传承与创新[J].浙江社会科学,2009(2). [5]顾金喜,林奇凯.发挥先富村支部书记作用的长效机制研究——以浙江台州的个案为例[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6]卢福营.能人政治——私营企业主治村现象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7]杨林峰.回流经济精英掌权的辩证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8(4). [8]郎友兴,郎友根.从经济精英到村主任——中国村民选举与村级领导的继替[J].浙江社会科学,2003(1). [9]旷宗仁、杨萍.乡村精英与农村发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 [10]费孝通.乡土中国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殷琼.试析乡村精英在群体性冲突预防中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12]李强彬,向生丽.转型社会中乡村精英的变迁与乡村社区治理[J].兰州学刊,2006(4). [13]陈潭、刘祖华.精英博弈、亚瘫痪状态与村庄公共治理[J].管理世界,2004(10). [14]于建嵘.抗争性政治:中国政治社会学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5]贾云勇,张国栋.深圳南国第一村遇偶像危机 村民抵制一言堂管理[N].南方都市报,2006-4-6. [16]温铁军.新农村建设话语权归属之辨[J].第一财经日报,2006-4-11. [17]蔺雪春,季丽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精英对农村政治发展的影响——山东省L村个案评估[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4). [18]徐勇.由能人到法治:中国农村基层治理模式转换——以若干个案为例兼析能人政治现象[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4). [19]郎友兴.政治精英与中国的村民自治:经验与意义[J].浙江社会科学,2006(6). [20]徐勇.农民改变中国:基层社会与创造性政治—对农民政治行为经典模式的超越.学术月刊,2009(5). [21]郎友兴.政治吸纳与先富群体的政治参与——基于浙江省的调查与思考.浙江社会科学,2009(7). |
[1] |
袁松. 监管与反制:乡镇政权与“老板村官”群体的权力互构——以浙中吴镇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64-71 . |
[2] |
林辉煌. 从危险管理到风险治理——中国乡村治理的模式转换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61-67 . |
[3] |
刘锐. 空心村整治的实践及其困境——基于某产权改革试点村的实证考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1): 71-77 . |
[4] |
姚如青. 被征地农民的土地开发权:主要做法和成效分析——基于杭州市“留地安置”模式的观察[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6): 48-52. |
[5] |
陈建波. 习近平文艺思想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5): 33-38. |
[6] |
单凯;占张明. “省直管县”政策下地级市“撤县设区”行为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3): 32-39. |
[7] |
汪雪芬. 当前中国“组织化抗争”研究范式述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 1(2): 90-96. |
[8] |
孙继伟. 论中国模式、中国优势与中国问题[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4): 55-61. |
[9] |
陈佳俊;杨逢银. 社会转型背景下枢纽型社会组织功能定位研究——以上海市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1): 40-46. |
[10] |
阮雯. 城市贫困家庭社会救助模式创新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1): 71-75. |
[11] |
李艳. 困境与出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中的民间资本利用——以温岭市调研为基础[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4, 1(1): 83-89. |
[12] |
董良. 默顿功能主义视角下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辨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44-49. |
[13] |
高兴民;李璇. 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及机制的国际比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5): 77-84. |
[14] |
陈宇. 村改居社区党组织功能建设问题研究——基于杭州的实践[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4): 17-23. |
[15] |
薛小荣;陆旸. 准确把握党建网功能推动网络党建新发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3, 1(3): 23-2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