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9年后澳门社团发展的状况、问题与趋势前瞻 |
潘冠瑾 |
潘冠瑾,杭州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澳门大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院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国家-社会关系、第三部门与非营利组织、澳门政治与社会。邮编310024。 |
|
|
摘要 在弹丸之地的澳门,社团的数量、种类以及密度都堪称世界之最。澳门社团在原澳葡政府无为而治的管治模式下获得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并逐步形成一个与正式权力并行的管治网络。回归后,澳门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强烈变革都影响到当地社团的生存发展。澳门社团须做出相应变革,改进运作,调适功能,调整彼此之间及自身与社会、政府之间的关系,由此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
|
关键词 :
社团,
治理,
组织
|
|
|
[1]潘冠瑾.自治、代表与参政:澳门社团体制变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娄胜华.转型时期澳门社团研究:多元社会中的法团主义体制解析[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3]黄湛利.论港澳政商关系[M].澳门学者同盟,2007. [4]娄胜华.变革与分化:澳门民间社团的发展》[A].郝雨凡、吴志良.澳门经济社会发展报告(2008-2009)[C].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5]澳门居民综合生活素质调查(2005-2009各年度公布资料).澳门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中心. |
[1] |
何花;卢福营. 风险社会公共危机的网络化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6): 34-41 . |
[2] |
和军;任晓聪;郑伟. 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对企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74-80 . |
[3] |
谢俊贵. 网络群体事件的类型区分与分类治理[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60-68 . |
[4] |
刘杨. 当代宗族组织的重建及其变迁——以粤北佛县①刘氏宗族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51-59 . |
[5] |
童志锋. 地方政府对农村环境集体抗争的政治管制及其逻辑[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5): 31-37 . |
[6] |
李美希;胡晓红. 论习近平的互联网观[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21-25 . |
[7] |
郎晓波. 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与地方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杭州市江干区的实践样本[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84-90 . |
[8] |
黄红华;宋思扬. 县级党政部门间的网络关系与协调机制——基于浙江省D县127个“领导小组”的社会网络分析[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45-54 . |
[9] |
黄小钫. 论国家治理的民主意蕴[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39-44 . |
[10] |
刘艳云;胡义清. 关于基层党组织严格党内生活的若干思考[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33-38 . |
[11] |
肖剑忠.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4): 26-32 . |
[12] |
林辉煌. 从危险管理到风险治理——中国乡村治理的模式转换研究[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61-67 . |
[13] |
桂华. “东部地区”村级治理的类型建构[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54-60 . |
[14] |
张丙宣;苏舟. 乡村社会的总体性治理——以桐乡市的“三治合一”为例[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47-53 . |
[15] |
陈国权;王哲莹. 走向权力法治与廉政治理——陈国权教授访谈录[J].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6, 1(3): 34-39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