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8年 1卷 2期
刊出日期:2018-04-03

公共行政 本刊特稿 政党建设 经济学研究 社会学研究 钱塘视野 思想政治教育
 
      
本刊特稿
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
黄相怀
党的思想引领力,是指党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用来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抵御一切错误思潮干扰的能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展示了高超的思想引领力,为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提供了最宝贵的借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在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的途径上,要通过善于理论创新,增强思想引领的时代性;内容创新,增强思想引领的现实性;应用创新,增强思想引领的针对性;视角创新,增强思想引领的多样性。总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我国实际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巨大成就为研究起点,不断增强党的思想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8 Vol. 1 (2): 4-10 [摘要] ( 484 ) [PDF 1167KB] ( 700 )
政党建设
论健全完善党内法规实施的保障机制
韩强,牛晴苇
党内法规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近年来,党内法规的实施虽然取得了显著进展,实施意识逐渐增强,实施体系日益完善,实施效果逐渐显现,但是党内法规执行不力仍是一个普遍现象,甚至有的还难以落实。其原因在于党内法规的体系化不足、约束力不足,执纪主体的权能不足,党员群众的监督动力不足。为此,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中央的权威,进一步完善党内法规体系,提高党员干部自觉遵守党内法规的积极性,构建以各级党委和纪委为主体的党内执规执纪体系,鼓励和保障党员干部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在抓住重点的基础上从总体上健全完善有利于党内法规实施的保障机制。
2018 Vol. 1 (2): 11-17 [摘要] ( 408 ) [PDF 1082KB] ( 889 )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党内政治文化向度
高振岗
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新时代党建工作的主线,突出这条主线不能离开党内政治文化的滋养。以隐性形式居于党组织深层的党内政治文化,通过内化、涵化、外化、转化、固化、强化等多重作用机理,融入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之中,转变为一种强大的显性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形塑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基本构架,对建国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确立了根本价值指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通过党内政治文化价值初心的秉承、主体关系的圆融、生态环境的优化和内心信念的持守,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注入精神动力。
2018 Vol. 1 (2): 18-24 [摘要] ( 393 ) [PDF 1202KB] ( 812 )
经济学研究
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研究——基于产业空间重塑的实证分析
余杨,申绘芳,卢学法
作为特色小镇建设先行省份,浙江特色小镇创建培育成效显著。基于产业空间重塑视角,分析探索浙江特色小镇发展动力和建设成效,提出“城镇化+创新要素”双驱动、“创新要素”主导驱动和 “创新要素+”驱动三类典型模式。围绕模式特征构建特色小镇建设成效评估体系,利用2016年杭州34个省级特色小镇统计数据和层次分析法,对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比较,实证检验产业集聚的形成机制和空间重塑效应,提出有效汇聚产业链和区位链的优势要素,推动产业高端化和区域统筹发展。
2018 Vol. 1 (2): 25-31 [摘要] ( 330 ) [PDF 2351KB] ( 733 )
特色小镇建设如何实践供给侧改革——一条推动资源要素有效配置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韩昊英,王蓓绮,罗俊颖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如何扭转发展中的资源错配成为当务之急。特色小镇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和推动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重要突破口应运而生。本文以供给侧改革为研究背景,城市经济学就业次中心理论为研究依据,从探索产业资源配置和物质空间形态塑造的创新思路、地方实践入手,因地制宜对杭州市余杭区特色小镇展开研究,阐明特色小镇是城市和产业政策下的产物,是城市功能和产业活动的承载空间,也是资源要素被得到充分利用的容器,具有吸引各类资源要素的磁力。
2018 Vol. 1 (2): 32-40 [摘要] ( 341 ) [PDF 2396KB] ( 596 )
公共行政
海外学者对中国政治的基本认知:基于教科书的分析
李春峰
海外教科书是了解海外学者研究中国政治的基本文献。就编排框架而言,海外中国政治教科书已经形成较为固定的分析单元与结构安排;就分析内容而言,历史演进、制度结构、政治运行、治理政策等是海外教科书着重讨论的基本内容;就分析路径而言,现代化视角、治理视角、调适视角、比较共产主义体制视角是海外教科书常采用的路径。海外教科书反映了海外学者对中国政治的基本认知;但海外学者理解中国政治的方式带有他者的逻辑,其亦可能构成认知上的偏差。
2018 Vol. 1 (2): 41-47 [摘要] ( 386 ) [PDF 1092KB] ( 786 )
邻避效应的行为逻辑、多重困境及治理策略——基于垃圾焚烧规划选址情景的分析
杨雪锋,何兴斓,金家栋
邻避效应是伴随城市化进程的环境冲突问题。它的发生及演变贯穿邻避设施规划选址、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尤其是在规划选址阶段最为突出。由于环境公共项目建设的紧迫性,预防邻避冲突、破解邻避困境、让项目顺利落地,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分析环境公共项目规划选址的行为逻辑及社会反应机制,剖析邻避效应的多重困境及相关利益主体认知心理偏差,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制度,从而化解邻避情结,消除邻避效应,防范邻避冲突。
2018 Vol. 1 (2): 48-54 [摘要] ( 561 ) [PDF 1165KB] ( 546 )
社会学研究
少子化社会的来临——产生原因与机制
张云武
相关统计数据表明当前我国已进入少子化社会。本文在生育政策因素、家庭社会因素、家庭经济因素、价值意识因素、家庭内性别分工因素的框架内,实证分析了少子化社会产生的原因与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少子化社会的来临主要受生育政策的影响,其次是价值意识因素和家庭社会因素,再次是家庭经济因素和家庭内性别分工因素。在不允许生育两个小孩的政策影响下,家庭社会因素、家庭经济因素、价值意识因素、家庭内性别分工因素均导致了人们生育意愿的弱化;而家庭社会因素、家庭经济因素、价值意识因素、家庭内性别分工因素之间也相互影响,共同导致了人们生育意愿的弱化,并最终导致中国少子化社会的来临。
2018 Vol. 1 (2): 55-64 [摘要] ( 404 ) [PDF 1523KB] ( 558 )
共生理论视角下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研究
阳盛益,童余美
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程度,既会影响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进度,也会影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观点看法,因此在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其与城市居民的社会交往。通过对杭州、烟台两地农民工与市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双方的社会交往呈现了较为积极的态势,但仍存在主动性不足、交往内容欠深等问题。影响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交往的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和农村不同的文化习惯,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认识上的偏见,农民工的群体因素以及媒体的负面宣传等。为此,需要通过提高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地位、培养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现代市民意识、积极引导社会舆论来不断改善两者的社会交往。
2018 Vol. 1 (2): 65-75 [摘要] ( 368 ) [PDF 1120KB] ( 803 )
农村集体产权的意识形态逻辑及其解构——兼析当前农村地权冲突的深层原因
黄鹏进
一个社会有着何种土地产权认知,与一个社会的基本意识形态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当前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背后的意识形态逻辑正在经历三个层面的解构:首先,“共同共有”的公有制意识形态,正在向“按份共有”的私有制意识形态逻辑转变;其次,“平均主义”的集体成员权意识形态逻辑也正在遭遇解构,多种成员权界定规则不断制造了农民身份的差异性;最后,“国家终极所有权观念”以及由此建构的“自上而下”的产权授予逻辑也正在被农民所抛弃。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背后意识形态逻辑的解构,导致了农村土地产权认知逻辑的整体混乱,成为引发当前农村地权冲突的深层次根源。
2018 Vol. 1 (2): 76-83 [摘要] ( 415 ) [PDF 1117KB] ( 520 )
思想政治教育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爱国主义的创新发展
赵华珺,刘建军
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着深刻的理论内涵,具有强大的理论辐射力,不仅对我国对外政策和大国外交具有指导意义,而且对国内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这一思想拓宽了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理论视野,充实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时代主题,重塑了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实践模式,从而推动了爱国主义在中国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2018 Vol. 1 (2): 84-88 [摘要] ( 607 ) [PDF 1074KB] ( 604 )
钱塘视野
杭州打造世界名城的评价体系研究
斯国新
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城市提出要走向国际化、打造世界名城。那么,究竟什么叫世界名城?世界名城到底应该如何来衡量?标准有没有?评价的方法是什么?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世界名城打造的指标落地和蓝图实现。本课题以杭州市为例,在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世界名城的评价体系(包括总体思路、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作了具体分析研究,形成一整套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希望对相关城市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帮助。
2018 Vol. 1 (2): 89-96 [摘要] ( 343 ) [PDF 1337KB] ( 513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