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网站首页
期刊简介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通知公告
编读往来
联系我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RSS
参考文献国标2015
更多>>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5年 1卷 3期
刊出日期:2005-05-28
论文
论文
保护西溪湿地 造福人民群众——关于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思考
王国平
保护西溪湿地,造福人民群众,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杭州人应尽的义务。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西湖湿地的保护应坚持生态优先等原则;西湖湿地的综合保护应落实制定规划等十项举措。
2005 Vol. 1 (3): 4-10 [
摘要
] (
301
) [
PDF
218KB] (
889
)
试析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浙江文化大省建设
傅守祥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它要求文化艺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解放思想、积极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文化大省是浙江面向新世纪、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宏大系统工程,是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大战略举措;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应有范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推进先进文化建设的两个关键环节,也是构建浙江和谐社会、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牢牢掌握文化领导权的全方位保障。
2005 Vol. 1 (3): 11-16 [
摘要
] (
354
) [
PDF
203KB] (
811
)
疏通城市血脉 构建和谐杭州
陈锦其,王云娟
交通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地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常运行具有基础性地支撑作用。交通系统的完善程度不仅会影响杭州中心城区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率,同时还会对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形态演变产生引导作用。因此,城市交通系统的完善程度对杭州的协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杭州中心城区交通现状的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期完善杭州中心城区交通,加快和谐杭州的构建。
2005 Vol. 1 (3): 17-20 [
摘要
] (
442
) [
PDF
139KB] (
741
)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姜裕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同于传统的人情社会,也超越法治社会,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状态。它由有限政府、理性的个人、发达的公民社会和完善的利益协调机制四个方面组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系统的、宏伟的工程。
2005 Vol. 1 (3): 21-23 [
摘要
] (
362
) [
PDF
107KB] (
822
)
浅析和谐社会的基本架构
刘永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新主题,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格局的拓展,对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应对建立和谐社会所面临的种种机遇和挑战,本文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外部环境等方面着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005 Vol. 1 (3): 24-27 [
摘要
] (
368
) [
PDF
164KB] (
721
)
完善中国特色政党制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王立梅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任务。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求政党制度具有更强的包容力,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2005 Vol. 1 (3): 28-31 [
摘要
] (
281
) [
PDF
135KB] (
739
)
弱势群体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
朱丽萍
尊重和保障弱势群体的人权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本文在探析弱势群体人权保障与和谐社会构建之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对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应进一步完善对弱势群体人权保障,包括针对不同的弱势群体构建多层次的法律保护体系,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进一步健全、完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制,畅通弱势群体权利救济途径。
2005 Vol. 1 (3): 32-34 [
摘要
] (
340
) [
PDF
112KB] (
789
)
法的运行环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刘效敬
要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把和谐的社会关系建立在坚实稳固的法治基础之上。研究法的运行各个环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怎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本文认为:完善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自觉守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严格执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公正司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保障。
2005 Vol. 1 (3): 35-37 [
摘要
] (
355
) [
PDF
112KB] (
790
)
当代中国政府改革视域中自律性中介组织研究
包兴荣
自律性中介组织在行业治理中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发展自律性中介组织是促进当代中国政府改革的现实要求。我国自律性中介组织是政府改革的产物,但与其应该发挥的作用、承担的职责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应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我国自律性中介组织的发展。
2005 Vol. 1 (3): 38-43 [
摘要
] (
319
) [
PDF
203KB] (
785
)
社会转型期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分析
王虹
在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引领下,我国经济社会取得迅速发展,2003年我国人均GDP就已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这个阶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同时又是各种矛盾的“凸现期”,如何趋利避害显得尤为重要。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运用公共政策价值资源,按照既定的价值取向,引领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005 Vol. 1 (3): 44-46 [
摘要
] (
332
) [
PDF
116KB] (
806
)
我国开征物业税的政策效应分析
李冬
物业税是市场经济国家调节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经济杠杆。开征这一新税种,涉及各级政府、银行、发展商、消费者、投资者等社会经济主体的行为决策,文章对开征物业税引起的政策效应作了粗浅的分析。
2005 Vol. 1 (3): 47-50 [
摘要
] (
355
) [
PDF
148KB] (
893
)
并非所有的公共资源都可以被拍卖——对一起行政诉讼的法律经济学思考
孙克敏
法律经济学当前已成为美国各大法学院的一门显学,成为法学家和经济学家共同关注的研究领域。法律经济学在行政管制领域内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本文运用法律经济学理论对浙江省富阳市一起行政诉讼案件作了简单的分析,得出了比较有启发意义的观点。
2005 Vol. 1 (3): 51-53 [
摘要
] (
299
) [
PDF
119KB] (
854
)
“先富能人治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及其对策
胡序杭
农民的分化和农村先富群体的崛起使农村基层治理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式———“先富能人治村”。在一些地方,先富群体不仅担任了村委会主任,而且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先富能人治村”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哪些问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是一个关系到农村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实现,必须从法律、法规及各项制度的完善上规范“先富能人治村”。
2005 Vol. 1 (3): 54-58 [
摘要
] (
446
) [
PDF
168KB] (
901
)
2004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研究综述——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谢嘉梁,胡祖凤,廖芳玲
2004年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对这两年来的相关论点进行了总结与概括。
2005 Vol. 1 (3): 59-63 [
摘要
] (
573
) [
PDF
190KB] (
844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可持续性研究
包学松
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完善这一制度安排,使之具有可持续性,考验着我们党和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在深入剖析制度变迁中的问题与障碍后,对政府作用的发挥提出对策建议。
2005 Vol. 1 (3): 64-67 [
摘要
] (
310
) [
PDF
130KB] (
763
)
对社会救助的几点思考
陈宇
社会救助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安全网,它所提供的保障是最低基础层次的,旨在维护社会成员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满足的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需求。其最终的目标是使受助者摆脱贫困,本文提出,现代救助体系的建立,需要国家责任的全面确立,强调社会力量在帮贫扶困中的重要作用。在社会力量帮贫扶困中,需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组织,注重培养企业的社会责任,但同时需要防止政府过多调动行政资源来帮贫扶困。在强调对受助者“他助”和“自助”相结合的同时,需要注重保护受助人的隐私权,注重对受助人的精神援助,防止因相对剥夺感而产生的社会断裂。
2005 Vol. 1 (3): 68-71 [
摘要
] (
467
) [
PDF
148KB] (
828
)
农民问题与社会公正
李靖
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没有公正的对待农民,就没有真正的和谐社会。公正对待农民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立足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事关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全局性大事。当代农民问题产生的根源是现实生活中权利义务分配的不公正和制度缺乏社会公平和经济理性,也就是在我国以往的制度设计中,有意无意地损害了农民的国民待遇,对他们造成了制度性的歧视。本文在探讨农民不公正的问题之后,进而寻求权利义务分配的公正或合理和建构以自由平等为价值诉求的制度,以实现社会公正。
2005 Vol. 1 (3): 72-75 [
摘要
] (
342
) [
PDF
140KB] (
863
)
提高城市老龄人口文化生活质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方秀云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也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对城市老龄人口文化生活现状原因的思考和分析,着重就如何提高老龄人口的文化生活质量问题提出若干参考性建议。
2005 Vol. 1 (3): 76-79 [
摘要
] (
313
) [
PDF
153KB] (
804
)
马克思与历史理论中的叙事问题
张文喜
叙述或叙事是传统历史学最主要的写作形式,因而历史学具有文学文本的想象和虚构的性质,然而,虽说历史学家在面对方法论上如何使得客观的知识成为可能的问题时,从策略上讲,势必需要强调历史著作之科学的特性,但是海登·怀特和后现代历史编纂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却把历史叙事的问题就直接看成是:任何由经验所认定的事实出发的历史叙事,最终总要归结到想象对于把它们建构成完整一贯的故事中的作用问题,在这种语境下,重读马克思的历史学著作不单单具有“开新”的意义,也具有得自马克思的开放性的本性之“返本”的意义。
2005 Vol. 1 (3): 80-85 [
摘要
] (
338
) [
PDF
241KB] (
822
)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刍议
刘红梅
目前,高等学校在学术道德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学术道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的原因,阐述了应如何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2005 Vol. 1 (3): 86-88 [
摘要
] (
321
) [
PDF
106KB] (
924
)
高校民主管理实行学代会制势在必行——用制度保证当代大学生能真正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任水才
在高校民主管理中增加学生代表大会制度,突破单一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模式,实行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学代会和教代会两种形式共同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新模式。用制度保证当代大学生能真正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是推进高校民主化进程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校民主管理实效的必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实现教育终极目标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2005 Vol. 1 (3): 89-93 [
摘要
] (
370
) [
PDF
181KB] (
808
)
适应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推进党校教学管理创新
周秀国
文章紧密结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内容,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出发,分析了党校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这一新任务下所必须面临的教学改革创新问题,以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必然要深化党校的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关键在于管理创新,管理创新需要提高管理者的素质与能力这一内在逻辑为主线,阐述了推进党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性、内容、方式和突破点,试图能为党校教学管理创新整理出基本的一些思路。
2005 Vol. 1 (3): 94-96 [
摘要
] (
458
) [
PDF
114KB] (
720
)
版权所有 © 2013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编辑部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